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3篇
科学研究   102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60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开篇的话: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 因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镜头。凭借手中的笔俯仰天地;人们的视线可以追随他们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了解。去品味他们走在路上的故事。然而,在这个光环的背后。你是否能想象,能理解一个大名鼎鼎的央视主持人被保安拎出人群的尴尬?你是否会想到,在前进的路上危险随时会对他们袭来? 本刊从2007年第2期开辟新栏目《记者天下》。这个栏目重点不在如何让记者写出自己的经历,而是写所经历的事和人所产生的经验和感悟,如何完成采访,为什么成功,为何失败,让世人知道干记者这一行之不易.也让后来者从中得到启发. 记者的足迹遍布天涯海角。记者艰苦的劳动多已见诸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其实,记者身上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这些,甚至比已经公之于世的还要吸引人,还要感动人。 这个栏目刊出的内容是在传播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或事。如徒步走运河、重走玄奘之路、重走丝绸之路、南极大探险、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车臣战争。等等。 本栏目开篇之作是新华社记者撰写的《见证“和平”号的最后时刻》。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82.
惊落     
《围棋天地》2007,(21):75-75
白1点,黑2落在惊人的位置(在A位挡可净活)。虽然中央白五子被断,白5轻轻一弯,却能先手长气,黑左右无法两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3.
天下     
《教育与职业》2007,(1):14-15
没的工作前途的印度大学教育据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11月30日报道,印度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被迅速地分成两级。以往,印度主要依据种姓制度来进对人划分等级。而如今,技能成为对人划分等级的新标准。具备市场所需技能的人被软件行业等新经济领域所吸纳,而不具备这些技能的人则被迫从事古老的、苦力的工作。然而,在印度,学习这些技能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留给上层阶级的一种特权。绝大多数的印度大学生所接受的是非常差的培训,这些培训强调人们的服从,而轻视实用的工作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84.
开卷     
《江苏教育》2015,(7):6
本书是一部关于当代国际政治格局和趋势的敏锐之作。全书收录彼得·高恩发表于《新左翼评论》上的力作,深入探讨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的新轮廓.认为如今国家间的体制成形于华盛顿对美国霸权地位的维护:分析近年全球焦点话题——自由主义神话、巴尔干危机、伊拉克战争、911事件、核不扩散条约、全球化和美国霸权、华尔街体系、2008年经济崩盘:预测全球经济衰退阴影下的世界前景,预言美国在未来世界  相似文献   
85.
最佳影片: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 影片介绍:美军侵入伊拉克后,上士威廉姆斯·詹姆斯被调入陆军亡命连拆弹组,接替刚在巴格达执行拆弹任务中牺牲的同事。拆弹组另两人,负责联络的士官桑波恩和负责掩护的特种兵欧文对意气用事的威廉姆斯相当反感。  相似文献   
86.
1941年4月30日凌晨,当哈巴尼亚基地的英国皇家空军第4航空训练学校的学员被紧急战斗警报惊醒时,惊慌失措的他们并不知道,未来的数天内,他们将成为决定大英帝国命运的人。哈巴尼亚基地保卫战最后以英国的胜利告终,他们保卫了英国的石油供应,希特勒幻想的反英圣战就此化作泡影。  相似文献   
87.
就在中东上空战云密布,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之际,数千名外国记者云集中东,其中就有数十名中国记者。他们在前线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呢?张兰华:闯关不怕难巴格达对新华社记者张兰华来说并不陌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她曾就读于巴格达大学文学院,进修阿拉伯语,那是伊拉克历史上最辉煌最美好的时期。时隔20多年,巴格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巴格达人虽依然是那样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但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透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寒酸。1月27日凌晨,张兰华一行3人乘飞机抵达巴格达。几天来,他们一边忙于办理入境后的手续,一边进行…  相似文献   
88.
萨达姆的残余力量虽遭受重创,但并非就此完全绝望,乌代与库赛的毙命并非意味着萨达姆王朝的终结。伊拉克的重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将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89.
北雁 《青年记者》2003,(5):12-13
伊拉克战争举世瞩目,而作为战地记者的闾丘露薇更是吸引了全球电视观众的目光。一位美国著名传媒的总裁表示,闾丘露薇不仅是实时战地报道全球华人第一位记者,也是开战之后返回战火巴格达的全球媒体第一人。这位英文名字为“rose”(玫瑰)的华人女记者,是一朵名副其实的“战地玫瑰”。  相似文献   
90.
没有什么比这场似乎不可避免的战争更能牵动媒体的神经了。当五角大楼一反对塔利班战争中遮遮掩掩的态度,公布媒体可以进行随军报道之时,媒体就已经注定成为这场博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很多美国媒体看似轻松地戏称这场可能到来的战争为“海湾战争20版”,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