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3篇
教育   296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01.
102.
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祥地,建寺距今已1500多年。古老的少林寺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建筑、碑刻,还在文化形态上使得僧制、禅堂规约以及武术为代表的修习方法等得以保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3.
试谈佛教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佛教的传入带来了经书的翻译、摩崖擘窠的产生,以及佛学对文人思想、书法理论的渗透,出现了大批的书僧.论证了佛教的传入对书法艺术影响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04.
佛经翻译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 ,对翻译的标准、方法和翻译中的一些其它理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为后人对翻译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诗文至韩愈而风格大变.他借鉴先秦两汉散文的经验,以复古为创新;同时,与僧人多有交往,喜爱佛寺壁画,必然对佛经有所寓目.佛经善于反复铺排且反复的次数特别多,韩诗用词反复的手法和特点又与汉译佛经特别相似,因此,韩诗的用词反复现象必然是其借鉴汉译佛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以摩竭意象为核心 ,佛经故事构成了海外意外获宝母题的文化氛围。古代小说“发迹变泰”题材中 ,最重要作品的母题动机即本于此。而前贤忽视了这一有关构思根本的外来文化因子触媒。其实 ,中土复制品比起佛经元典 ,已有了不少变异  相似文献   
107.
翻译活动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意识形态就是制约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佛经翻译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其间有高潮也有衰落。从其由兴到衰的考察可以看出,任何翻译活动除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外,都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操控,当翻译活动与主流的意识形态相一致,能为主流的意识形态服务时,翻译活动就会兴盛。当翻译活动背离了主流的意识形态,对主流的意识形态的发展起阻碍、颠覆作用时,这种翻译活动就会受到限制或禁止。由此看出,翻译与意识形态存在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薛黎 《兰台世界》2014,(3):102-103
在唐朝时期我国涌现出很多得道高僧,弘扬佛法,促进亚洲佛学的交流。其中义净法师生于635年,卒于713年,是唐朝著名的高僧和佛经翻译家。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探讨义净法师的修行历程和其对佛教翻译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9.
“守一”作为道教的修持方法之一,在《太平经》中有突出的介绍。汤用彤最早从佛道关系角度考察《太平经》“守一”之法的来源,认为其“窃取”于佛家禅法。道教学者饶宗颐、李养正分别提出了不同意见,饶宗颐认为佛经中的"守一"是格义的一例,李养正同意格义之说,并指出佛经和《太平经》中的“守一”在内涵上存在很大区别。结合两汉之际佛道二教的教理特点,联系佛道二教“守一”一语出现的社会思想背景,加上对佛道二教“守一”一语内涵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饶、李二位先生的观点是较为允正的,《太平经》中的“守一”不可能“窃取”佛家禅法。  相似文献   
110.
李香兰 《海外英语》2014,(12):133-134
隋唐时期,中国佛经翻译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与当时社会的各种因素是紧密相联的。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受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该文将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佛经翻译在隋唐时期达到巅峰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