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661篇
科学研究   59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167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13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余艳青 《青年记者》2006,(20):33-34
2005年12月2日《华夏时报》未经同意,在相关报道中不仅用了艾滋遗孤小莉(化名)的大幅脸部特写照片,而且将她的真名、曾用名、弟弟及其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父亲(现已去世)的照片和名字全部登出,还大量报道了未经小莉同意的其他隐私,这与当初采访时“不能用小莉的照片,不能用真名”的约定截然相反.作为小莉的监护人之一的靳薇教授被逼打官司,状告该报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这也是全国首例艾滋遗孤自诉侵害肖像权和隐私权案.  相似文献   
42.
2005年新闻侵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学术界对新闻侵权的研究依然热烈,新闻侵权仍是新闻法研究的重点,研究的内容还是主要涉及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新闻侵权预防及应对研究、新闻侵权诉讼研究、新闻侵害肖像权研究、新闻侵害隐私研究等方面。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过上千起新闻官司,在这些新闻官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名誉权的纠纷而展开的。2005年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陈家镛院士因被误报逝世状告《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一案,法院最终判决《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十日内向陈家镛赔偿精神抚慰金3万元,驳回陈家镛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以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为被告的新闻侵权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涉及的赔偿数额屡创新高。那么新闻侵权的原因何在?媒体又应当如何避免和应对新闻侵权纠纷?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市律协传媒与新闻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任丽颖律师。  相似文献   
44.
恶意诉讼,也有论称为恶意不实诉浍,或诉讼欺诈,足当事人滥用诉权,企陶通过损害对方当事人、第三方合法利益而谋求不当得利而提起的诉讼。简言之,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基于恶意提起的诉讼行为。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特殊性表现在,当事人借助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的目的,企图用台法的形式为非法的内容遮羞。我国学起草的“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中将恶意诉讼列为17种侵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45.
季学根 《新闻知识》2006,(11):46-47
党报要闻版是整张报纸的“门面”,是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论的“龙头”,更是党报工作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最前沿阵地。可以说,一张党报的整体办报质量和舆论影响力,最直接、最集中体现在要闻版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上。  相似文献   
46.
新闻媒介是党.国家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一方面要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反映人民的呼声,体现人民的监督权利。它是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的舆论工具。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传播媒体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新闻自由正体现了这种权利的范围.广度和深度。如何避免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圆满完成新闻报道工  相似文献   
47.
江苏省城某家电视台因报道一未成年女孩遭姐夫强奸案,受害人家属以侵害名誉权将电视台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决电视台构成名誉侵权。理由是该报道对受害人予以报道时对受害人的隐私事项保护未能尽到注意义务.导致受害人的真实身份在当地被周围的人指认,受害人精神痛苦加剧。此案目前在上诉之中,无论终审结果如何,这一新闻纠纷再一次给新闻媒体提出警示:报道题材注重市场的高回报,必然伴随可能侵权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48.
网络图书馆知识信息数字化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其家  王玲 《图书情报知识》2006,(5):110-112,F0003
本文首先对知识信息数字过程中存在的侵犯著作权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对知识信息数字化过程中著作权保护资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9.
新闻自由是把双刃剑——中西新闻自由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小玉 《新闻界》2006,(1):116-118
新闻自由是一把双刃剑,即自由和制约两方面。新闻自由主要包括采访权、报道权、发表权、评论权、知晓权、使用的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等;而对新闻的制约手段有哪些呢?主要有法律、行政、经济和暴力等四种制约手段。2003年4月,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文化处组织了一次中美可视电话讨论会,会议的主要话题是新闻自由,中方参加者是近20名媒体记者和高校教师,美方主要是倡导新闻自由的民间机构的两名负责人。这场讨论汇成了一场争论会,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新闻媒体有没有“新闻自由”,因为中国媒体是受政府控制的。西方人总是以…  相似文献   
50.
谢玉盛 《视听界》2006,(2):92-93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的媒体侵权案件数量已达5000多起,而且还在逐年上升;在这些侵权案件中,记者或媒体的败诉率达70%以上。这是一组令人警醒的数字。新闻媒体如何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过程中避免新闻侵权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逐一探讨。“内容”侵权舆论监督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权威性。在舆论监督中,新闻报道一定要公正、客观、真实、准确,要用无可辩驳、无可非议的事实来说话。然而,从已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件看,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于虚假的新闻报道引发的。虚假的新闻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的故意,是作者为了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