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2739篇
科学研究   81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261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164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结合我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侵权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本文界定了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并对司法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2.
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概念和特征所谓股东代表诉讼又称股东派生诉讼、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权益受到侵害而公司却怠于或拒绝追究侵害人责任时,具有法定资格的一个或多个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要求侵害公司权益者赔偿公司损失而依据法定程序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一种制度。代位诉讼的性质是指,公司作为独立于股东的具有法人资格  相似文献   
203.
确认不侵权诉讼是自21世纪以来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诉讼。它改变了通常权利人是原告而涉嫌侵权人是被告的传统。由于现在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实务界和理论界感到很困惑。本文在剖析了"不应单独成诉说"、"侵权之诉说"和"确认之诉说"后,认为确认不侵权诉讼具有确认之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4.
在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这样不同的赔偿制度之间,目前国内外主要有选择模式、取代模式、兼得模式和补充模式四种基本模式,并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应使受害职工能够及时、充分和公平地得到救济,同时让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彰显法治精神的正义。  相似文献   
205.
新闻侵权的定义应从新闻侵权主体、侵权手段、侵权客体三个方面入手。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应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侵权新闻作品的发表,侵权新闻作品的发表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加害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6.
207.
环境共同侵权的因果关系复杂、侵权责任形态多样、责任考量因素众多,尤其是环境共同侵权的内部责任分担问题一直属于环境侵权中的难题。《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条确定了环境共同侵权领域的追责标准,但是环境共同侵权的最终责任份额分担机制仍不明确。比例责任具有合理平衡各种复杂因素、满足生态破坏共同侵权的特质和判定基准更具科学性等优势。从类型化视角分析,环境共同侵权适用比例责任具有可行性。根据比例责任的具体适用规则,应在可能性判定标准的基础之上综合考量个案表现出的关联要素和动态体系论的公式来确定最终的各责任人的分担比例。  相似文献   
208.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在网络环境下也显现出新特点,即侵权行为的隐蔽性;人肉搜索等群体性侵权频发;在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很具有经济价值。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在目前阶段,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尤其是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应加强其自身的行业自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加强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209.
为高效释放作品的数据要素价值,需厘清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的边界,以调和产业发展与著作权保护间的冲突。在具体论证中,首先,通过剖析ChatGPT出现智能跃迁的原因,展示数据要素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但也发现不同使用阶段的侵权风险制约作品获取。其次,在作品合理使用层面,基于产业政策目标,解析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提出“转换性使用”标准来划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的合理边界。最后,在侵权规制层面,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的差异性使用目的和技术实现原理,以“转换性使用”和“表达性使用”二分法认定著作权侵权风险;同时,明确作品使用的合规治理路径,通过双向监管来高效规制风险。  相似文献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