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2726篇
科学研究   817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04篇
综合类   256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16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闻侵权的认定标准 一般认定标准。按照民法理论和实践,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但有其特殊性。作为新闻侵权,除了要具备一般侵权行为四个基本构成要件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侵权行为体现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作品刊播于新闻媒介,并公开发表;刊播新闻作品的新闻机构具有合法性;新闻行为在新闻活动中有过错,  相似文献   
52.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这个规则包括原告对其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和被告反驳原告诉讼请求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两个方面;败诉责任由举证不能或不足者承担.现以与出版界密切相关的著作权侵权诉讼为例,进行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53.
一、近年来北京市著作权诉讼的特点从北京市各级法院受理的一、二审案件数量来看,著作权类型的案件数量持续上升,从2005年的1379件,2006年的1850件到2007年的2201件。著作权案件在知识产权案件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加大。2005年、2006年为56.6%,到了2007年已经占到知识产权总量的  相似文献   
54.
无论是在编辑实务中,还是在侵犯著作权案的处理过程中,认定作品之间在表达方式上是否存在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之处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个事实问题,出版社才能知道所出版的图书是否存在侵权.本文以案说法,从版权鉴定的角度阐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5.
余艳青 《青年记者》2006,(20):33-34
2005年12月2日《华夏时报》未经同意,在相关报道中不仅用了艾滋遗孤小莉(化名)的大幅脸部特写照片,而且将她的真名、曾用名、弟弟及其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父亲(现已去世)的照片和名字全部登出,还大量报道了未经小莉同意的其他隐私,这与当初采访时“不能用小莉的照片,不能用真名”的约定截然相反.作为小莉的监护人之一的靳薇教授被逼打官司,状告该报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这也是全国首例艾滋遗孤自诉侵害肖像权和隐私权案.  相似文献   
56.
2005年新闻侵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学术界对新闻侵权的研究依然热烈,新闻侵权仍是新闻法研究的重点,研究的内容还是主要涉及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新闻侵权预防及应对研究、新闻侵权诉讼研究、新闻侵害肖像权研究、新闻侵害隐私研究等方面。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过上千起新闻官司,在这些新闻官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名誉权的纠纷而展开的。2005年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陈家镛院士因被误报逝世状告《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一案,法院最终判决《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十日内向陈家镛赔偿精神抚慰金3万元,驳回陈家镛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以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为被告的新闻侵权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涉及的赔偿数额屡创新高。那么新闻侵权的原因何在?媒体又应当如何避免和应对新闻侵权纠纷?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市律协传媒与新闻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任丽颖律师。  相似文献   
58.
樊斌 《新闻知识》2006,(10):13-15
一、引言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我国没有出现过新闻诉讼案件。即使有新闻纠纷,也都是经过行政机关如新闻媒介的上级主管部门加以解决,或新闻单位和有关单位和个人私下解决。几十年来,我国的新闻机构基本是由机关报和国家电台、电视台组成的,不少新闻机构习惯于充当“工具”“喉舌”,受众也习惯于从其中找结论。如果有谁对新闻机构的报道有异议,那就说明你是敌对阶级。在强大的国家新闻宣传工具面前,个人和其他法人组织是不能提出异议和质疑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由于新闻机构没有摆…  相似文献   
59.
恶意诉讼,也有论称为恶意不实诉浍,或诉讼欺诈,足当事人滥用诉权,企陶通过损害对方当事人、第三方合法利益而谋求不当得利而提起的诉讼。简言之,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基于恶意提起的诉讼行为。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特殊性表现在,当事人借助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的目的,企图用台法的形式为非法的内容遮羞。我国学起草的“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中将恶意诉讼列为17种侵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60.
新闻媒介是党.国家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一方面要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反映人民的呼声,体现人民的监督权利。它是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的舆论工具。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传播媒体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新闻自由正体现了这种权利的范围.广度和深度。如何避免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圆满完成新闻报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