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530篇
科学研究   12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0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明末清初私修史书中,有大量关于明朝灭亡原因的历史评论,从君臣责任到制度反思,史家从不同方面反思明亡教训,这成为明末清初私家修史一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2.
一、AP是什么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即大学先修课程。美国高中AP课程项目(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始于1955年,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联合优秀的高中教师共同为高中学生开发的大学程度的课程。有志升入大学的高中学生在中学期间就可以选修大学一、二年级的数、理、化等自  相似文献   
153.
英美两国教育史学同属一个学术传统,20世纪60年代,随着修正派教育史学的兴起,两国的教育史研究趋于成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风格:美国教育史学界热衷于争论教育史研究的范围,批评、颠覆之风十分盛行;英国教育史学家则侧重扩大教育史的研究范围,英国教育史学的变化是渐进的,而不是革命式的;另外,英美两国的教育史研究都强调借鉴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但在具体研究中,英国教育史学比美国的更富有洞见。  相似文献   
154.
学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论述了如何通过将《思修》课堂教学与学生教育计划有机结合,与实践结合,将《思修》课成绩与学生日常行为关联等形式,让《思修》课程生活化,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思修》课程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5.
正确看待档案修裱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裱技术是纸质档案加固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档案保护中。修裱一般是选择与其原件材料一致的新纸进行整体托裱或局部修补,使档案纸张失去的强度得到恢复,寿命得到延长。经过修裱的档案,如果在后来的保管、利用中又发生老化或者损坏,还可以通过揭裱把支撑档案的托纸或者补纸揭取下来,换上新的材料,以新材料的机械强度继续支持和改善档案原件的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相似文献   
156.
结合编辑工作实践,论述编辑在稿件退修中应积极发挥的主动性:主动思考,重视沟通;主动突破,耐心指导;主动交流,与作者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7.
应用即时通信软件在线进行稿件退修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腾讯QQ为例介绍应用通信软件在线进行稿件退修的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此种双向即时交流方式有利于提高稿件退修的质量和速度,加强了编辑与作者的互动交流,具有切实可行的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8.
A君走进房间.准备好好玩玩游戏.谁知电脑瘫痪。A君叹口气.郁闷地说:“好不容易有时间玩电脑,竟让我玩不成。晕咯。”气愤得要摔电脑,突然想到了帮他修电脑的人.这种情况重装系统就OK,拿起电话刚要拨号,又想自己去买张碟.重装系统顶多5块钱.叫人帮忙要20块钱。  相似文献   
159.
导修制体现了普林斯顿大学小和精的教育理念。文章探讨了导修制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起源、演变和实施方法;通过它在高质量本科教育和研究型大学创建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这一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0.
清末民初报刊诗文栏出现,在为传统诗文提供全新发表场合的同时,也为"新政治"与"旧文学"、"政治家"与"旧文人"的对话预留了空间。本文以民国二年"癸丑修禊"为对象,分析1913年4月9日即东晋永和九年后第二十六癸丑上巳梁启超在北京所发起的修禊活动,以及在上海的沈曾植、樊增祥、瞿鸿禨等人之唱和。身处"新"、"旧"之间的梁启超,当民初政局云谲之时,发起修禊以追怀右军风致。无论梁氏自身,还是参与修禊诸公的立场与情怀,值得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