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6024篇
科学研究   425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135篇
文化理论   57篇
信息传播   525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1027篇
  2013年   1230篇
  2012年   1679篇
  2011年   1544篇
  2010年   1186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1271篇
  2007年   743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对平民生新闻,目前学界还有很多理论争论,它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它到底是一种新闻种类还是一种理念和情怀,民生新闻与传统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的关系,民生新闻与市井新闻的区别以及操作上可能存在的误区等问题,依然令人困惑。但这并不影响业界对它的青睐。民生类新闻节目、民生类新闻版面纷纷亮相: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本文试图对这一热潮出现的原因做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2.
张霆 《新闻传播》2006,(5):12-13
近年来,“民生新闻”方兴未艾,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新闻业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新闻业界对其进行了广泛而具体的实践与探索,新闻学界对其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研究与探讨。在这些具体实践与相关讨论中.我们发现,民生新闻仍有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讨.比如.如何提高民生新闻品质问题、民生新闻里的轻农问题等等,为此,本刊特推出一期专题研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3.
闫倩 《新闻传播》2006,(5):14-15
所谓民生新闻,其实至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体上可解释为关注百姓的生活、生存、生计的新闻。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活,而且大多笔法平易,强调人文关怀。一般来讲,都市报、晚报、早报等的社会新闻基本都定位于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因其贴近性强,活泼、实用,与一些板着面孔的报道相比,受欢迎得多,因此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笔者在翻看几家报纸时发现一个普遍的让人忧虑的现象:民生新闻中有关城市的、市民关心的内容太多,而有关农村的、农民关心的报道太少,形成一个“重城轻农”的倾向。  相似文献   
94.
李歆 《中国广播》2006,(5):41-42
2006年两会报道,中国广播网以《两会聊吧》对视频谈话节目重新冠名,力图打造中广网自己的第一品牌。总共38期的《两会聊吧》涵盖了两会期间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主题鲜明地宣传了两会议案提案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报道了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盛况,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一、《两会聊吧》特点分析(一)定位主流,视野宏观。作为中国广播网两会宣传报道的第一品牌,《两会聊吧》的定位决定了它比较强的主流性。记者与代表委员一道,通过对话、探讨、交锋,把党中央关心中国  相似文献   
95.
徐荣华 《中国广播》2006,(12):83-83
2006年4月3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谈话类节目《今晚六点半》,每周一至周五18:30到19:00播出。《今晚六点半》主要通过民生的视角来反映、评述百姓关注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和生活现象。节目采取三人谈话形式,主持人结合最新资讯向听众提供谈话的引子,用知识者的身份、用脱口秀的方式去传达这种资讯,在谈笑中辨析事理,并激发人的联想。为了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扩大社会影响力,《今晚六点半》打造主持群的概念。在节目中,既有学识  相似文献   
96.
王萍 《新闻传播》2006,(9):39-39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于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报道。 2002年底,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在创办的《第一现场》栏目,多数的新闻属于典型的民生新闻。从2005年11月改版后的《第一现场》栏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节目更贴近民生,笔者现以《第一现场》为例,谈一谈个人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7.
民生新闻的出现、发展对媒体改革、创新、发展作了有益探索。就拿齐齐哈尔广播电视报的《鹤城小灵通》来说,它以“关注民生、传达民声”为宗旨,以百姓的眼睛看百姓,融新闻、专题、服务、活动、互动为一体,努力追求新闻性与服务性的和谐、专业性与社会化的和谐、普遍性与本土化的和谐。又如《鹤城大明白》,顾名思义是一档“帮忙”、“沟通”类栏目。栏目称,大事、小事、有事请说话,成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倾吐心声、表达意见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98.
民生,民声     
李让 《记者摇篮》2006,(6):33-33
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以广义的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相伴生的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评论方式,主要通过主持人对新闻的点评表达媒体的观点,评论与新闻紧密结合,形式短小精悍,甚至出现了一句话的评论。  相似文献   
99.
时代商报的时评版面,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生长:大时代之下的中国民间,蕴涵着无限的具有崭新价值判断观的新事件新问题,作为媒体,我们相信“没有不可说的话,只是看该如何说”。那么我们必须提供一种有理性的有独特价值观念的东西,让读者在读来轻松的同时,收获一种靠前的判断。时代商报只是一份区域性报纸,但我们相信在传媒时代,一张优秀的区域性报纸的声音可以传遍全国。而评论正是这张报纸的声音。一朵花里面的精神内核民生倾向的评论不同于政治评论,我们关注政治,但我们同样关注民间的细小生态绽放的璀璨之花。一朵花里面有精神内核,我们以一…  相似文献   
100.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有人说民生新闻的大量出现是中央关于新闻改革的新思路,国家的社会发展政策,媒体的竞争以及群众对知情权与话语权的渴求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民生新闻不但遍及大小媒体也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这里仅就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把握话语权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这里所说的话语权是指通过媒体发出的团体和个人的声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度地强调了媒体的“喉舌”和“工具”作用,普通老百姓很少有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和意愿的机会。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