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7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成语"拨云见日"的意思是拨开乌云见到青天,常用来比喻消除困惑疑团,心里顿时明白。这里借用到材料作文审题上是说"审题"时也要"拨开云雾",才能见到作文立意这个"天日",而"拨开云雾"的基本方法就是"抓关键词"。紧抓关键词是准确审题立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暗藏玄机。在高考中,考生往往对作为"文眼"的关键词把握不全面或理解过于单一、表面化等,以致立意上出现偏差。纵观2014年18道高考材料作文题,大  相似文献   
82.
观赏类根艺作品大体可分具象、意象、抽象三类.具象根艺在追求天趣的前提下,“像”胜于“不像”.创作上有“仿天然法”和“木雕法”两种雕刻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保留天趣.形神兼备是“像”的最高境界,但意象作品不能直接感觉“像”,需通过“意”的联想而“像”,其形式美和天趣美较强,“像”则有所宽容.最忌意象的材料走具象的创作套路,这样的雕琢之“像”是舍本求末.抽象作品创作更难,它不通俗,难理解,但必有典型的形式美感.要提高抽象根艺创作水平,应多体悟抽象作品的形式美,多读美学类文章,多向行家求教.“三象”根艺的创作都应注意简练造型、天趣至上、博览而通、慎思而精.  相似文献   
83.
对于POP广告设计来说,重点首先在于结构、材料,其次就是视觉图形的表达,而对于广告诉求来讲,如何运用图形表现有效聚集消费者的注意视线才是POP广告设计的重点。POP广告形态复杂,图形表现内容广泛,不同的表现具有不同的特征与个性及不同的传播对象,所以,POP广告图形设计要考虑使用时的功能性,考虑消费者的心理状态,考虑放置环境的空间关系组构等因素。  相似文献   
84.
抒情建构主体在建构表现心灵之情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组构抒情话语的抒情行为和动作,形成了一定的抒情环节.使抒情话语肩负起极富创造性和蕴蓄性的话语系统。抒情要将感情具象化,借助意象来抒发;抒情要将感情音乐化,通过音律来抒发;抒情要将感情舞蹈化,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抒发。  相似文献   
85.
文学文本的主题是一种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的路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文学文本的主题蕴蓄于外在的具体可感的表意之象即具象中;文学文本的主题渗透着理性的元素,依托理性而存在;文学文本的主题蕴含着情感,借助于情感来抒发.  相似文献   
86.
有人喜欢水墨画,墨笔挥出的层峦叠嶂是多么雄壮;有人喜欢油画,那油彩刷出的林间小径是那么幽静。我喜欢什么呢甲墨色青青或是淡彩层层,随意泼洒,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有人问我印象派和具象派你喜欢哪种甲我想,还是印象派吧。瞧,这随手画出的五边形,不也是一幅生活的画吗?  相似文献   
87.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论研究的重要范畴,是汉语言文本传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为顺应汉语文化思维,语文名师们努力树立汉语文教学体悟观,或创设情境,或诵读感悟,或启发想象,或前后联系,或拓展升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提供的语境,进入"意象的河流",为母语教学的深入进行提供了有效策略,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8.
本文梳理了具象传播作为传播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的符号学和认知学等特征以及方法论意义,在分析了互联网跨文化传播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具象传播在跨文化网络传播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描述和构建了基于互联网跨文化传播的网络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89.
汉字起源于古人的“比类取象”“依类象形”,因此,汉字的表意性、形象性、直觉性、非理性等特点非常突出。汉语言文本及其组织形式也鲜明地反映着汉民族具象思维的特性。  相似文献   
90.
汉语的比喻造词法充分地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本文在探讨了比喻和比喻造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比喻造词和具象性思维、相似性思维的关系,从而指出具象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汉民族广泛利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