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教材的课后习题有一定的典型性,具有很强的探究价值.下面是笔者就结合一道课后习题的拓展研究,寻求一种研究习题的通法,即发现可变元素——提出可能结论——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102.
纠错几乎是师生天天在做的一件事,学生习惯于用“作业订正”的方式,教师则通常会利用上课伊始的几分钟,以“讲评”的方式进行,偶尔会采用个别“面改”的方式.应该说,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但还不够.尤其是针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典型性、“顽固”性的错误,需寻找到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纠错之法.为此,在高三一轮复习中,笔者做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3.
何其芳当年提出典型“共名”说 ,实质是如何理解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问题。在典型问题探讨中 ,常常会牵涉到这个问题。实际上 ,典型之成为典型 ,并不是由于他的突出性格特点 ,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也不能抽象化为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身上见到的性格共性 ,必须把典型的典型性与典型的客观效果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4.
记叙文体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是学习共它文体的基础。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作文教学理所当然的把记叙文写作当作重点.由此,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也成为每为语文教师的刻意追求。下面,我就记叙文写作中的材料选择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审清题意选材。 凡是选择,总得有个标准。选材的首要标准是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古人所谓“文之作也,以载事为难;事之载也,以蓄意为工”(陈癸:《文则》),说得就很透辟:选材用事不容易:这要看它能不能“蓄意”,蕴含看主题需要的东西。不能“蓄意”的材料(“事”),…  相似文献   
105.
106.
浅谈练习及练习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7.
论鲁迅杂文中比喻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成功地创造了一系列的比喻形象,具有典型性、哲理性和意境美。比喻形象的成功塑造,使鲁迅杂文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8.
对非典型性主动脉夹层瘤1例分析如下. 主动脉夹层瘤是指在外因(高血压、外伤)作用下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沿破损的主动脉内膜进入主动脉中层,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进而形成真假两腔的病理状态[1].  相似文献   
109.
孙倩倩 《文教资料》2014,(31):24-27
《三国演义》中英雄无数,有的如关羽,被后世尊奉为神;有的如吕布,虽得到世人肯定,但地位难与百年来的偶像关羽相提并论。罗贯中在顺应主流突出了关羽这样的典型形象之外,也对吕布这样的非典型性英雄加以肯定和朦胧的赞颂。其中反映出的非典型性英雄观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0.
在例题设计方面,应该在"精炼"方面下功夫.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选择的例题应该具有典型性,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体现关键方法,体现数学规律;第二,尽可能发挥每道例题的功能.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等形式,充分发挥出每道题目的价值,实现"练一题,通一类"的效果.1设计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指对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多角度或多层次的提问,从而不断排除问题的非本质属性,逐渐揭露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