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教材中,许多习题都具有典型性和可塑性,研究这些题型,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功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对于促使我们钻研教材,更好的使用教教材,跳出题海,提高解题能力,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2.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14,(13):26-27
这是一座唯一没有方言的城市。这是一座无限承载梦想的城市。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问候赋予“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中国符号风多温情。  相似文献   
33.
孙倩倩 《文教资料》2014,(31):24-27
《三国演义》中英雄无数,有的如关羽,被后世尊奉为神;有的如吕布,虽得到世人肯定,但地位难与百年来的偶像关羽相提并论。罗贯中在顺应主流突出了关羽这样的典型形象之外,也对吕布这样的非典型性英雄加以肯定和朦胧的赞颂。其中反映出的非典型性英雄观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4.
韩敬 《数学教学研究》2014,(1):33-35,51
课本中习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平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习题潜在的结论和变式题,通过一题多变、一图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对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来培养他们类比、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5.
<正>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平淡似乎是中学生作文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它就像噩梦一般困扰着我们,使我们在写作教学和写作训练的道路上深深地迷茫着、困惑着。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因而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面对的重大课题。一、作文平淡的方面其实,一篇平淡无奇的作文,无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平淡。一篇习作语言缺乏美感,不能感染  相似文献   
36.
正赵天啸和饶硕平是北京十一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但他们的课程表却截然不同,甚至每第一节课的科目和教室都不同。在北京十一学校,全校有4174名学生,就有4174张不同的课程表。学生们采取"走班上课"制,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课程安排一天的"行程"。校方表示:给学生安排课程和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完全是两个概念。因为有选择,每个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相似文献   
37.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下对文学艺术的一种界定和关照。典型理论在文艺理论的发展浪潮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是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下的一个小分支,典型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张柯 《新闻实践》2014,(5):93-94
许多地方记者会不无感慨地说:地市一级的报纸很少有可能打响全国的"大新闻",出好稿太难了。其实,我们若关注生活中的"小新闻"——社会新闻,它的典型性和时代特征是不分地域的,就有可能让地市报的新闻摄影报道找到全国打响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39.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6):3-M0002
“专题”早预报好 我比较关注每期的专题文章,如2011年的:雪、生肖、北京园林、花卉、做邮集的门道、儿童画等。每期专题,重点突出,很具典型性、系统性,图文并茂,令人喜读爱看。  相似文献   
40.
人以群分,是从交友开始的。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讲朋友有三种类型:“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这“三知”确实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