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春梅和平儿无论在身份、地位、权势还是个人的生命演变史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相同之处,但是,经过比较研究,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在性格特征,还是在对待主子和下人的态度方面,以及由此而反映出的人物心态和折射出的社会世情及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平儿和春梅又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质的区别。应该说.就单个人物形象塑造而言,《红楼梦》继承了《金梅瓶》借日常生活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手法,并更具有典型性和倾向性.人物也更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52.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至为崇高的。《诗经》的源头性意义是多方面的,有思想方面的,也有艺术方面的。不管哪方面,都有一个共同性质:原始性、典型性、重复性、模式性。下面选四例谈谈《诗经》所开创的诗歌模式,从而探讨古诗词的阅读鉴赏。  相似文献   
53.
教材中的习题,许多都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它们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的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对课本上的习题进行“深加工”,应该重视对习题的挖掘,引申和改编,并进行创造性地设计与使用,这对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都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从新闻纪实摄影的源头、发展等方面分析新闻纪实摄影典型化加工的流行,指出典型性新闻纪实摄影作品在一些场合过度使用带来的危害,并提出杜绝典型化加工造假的策略手段。  相似文献   
55.
编者按:作为虚拟消费领域"异军突起"的情境体验型消费,Q版新宠无疑有着高度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并凭借情境逼真、趣味浓郁等优势同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质形成契合.本文分析了Q宠的作用和意义,也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Q宠及活跃其中的青少年学生.  相似文献   
56.
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获得了宏大深远的成功,因而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并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将源于实践的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案例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抽象的理论之树植根于丰腴的实践土壤,使之根深叶茂、郁郁葱葱。本文仅就统计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57.
片段组合式作文在各类语文考试和作文赛事中备受考生喜爱。它能集中而快捷地捕捉生活中异彩纷呈的动人画面,使题材更具典型性和生动性,让读者敏锐洞察和尽情领略生活点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书信组合、梦境组合、像册(画面)组合、日记组合、镜头组合、小标题连缀式、数字字母串连等。  相似文献   
58.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流之一 ,在近两个世纪中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样式。本文针对亨利·菲尔丁代表作《汤姆·琼斯》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特征在作品的史诗性、真实性、批判性、多样性和典型性等五大方面进行了全面地分析 ,旨在揭示这一巨著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的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59.
王振江 《东南传播》2016,(5):154-156
"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中是对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而广播新闻的"意境",则是广播新闻实践的一种高级境界,体现广播新闻在追求统一性、典型性、艺术性的道路上,用美学手法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挖掘、审美的感悟和文化的传播。因此,把握意境的得体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广播新闻及作品的完美程度。  相似文献   
60.
当今语法学界对于“形容词+动态助词”现象的看法不一,但不同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可从中找出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