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香港就是那个给中国和英国示范他们该如何做的孩子"从最初的财政大臣,到后来的外交大臣、副首相,杰夫里·豪是撒切尔内阁中任职最长的大臣。1983年到1989年,在担任外交大臣期间,他是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英方主角之一。当他在英国议会大厦的咖啡厅里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时,谈起往事,81岁的豪勋爵(他更喜欢别人这么称呼他)仍然思路敏捷,措辞坦率。  相似文献   
93.
木匠大臣     
王悦 《红领巾》2010,(4):10-13
一天.国王让侍从找来最邋遢、最破旧的衣服,打算扮成乞丐,去王宫外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94.
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颁布遣派王公大臣随带人员出洋考察的谕旨,史称"清末五大臣出洋"。五大臣出洋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西方宪政文明,为清政府能否乃至如何推行宪政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各国报刊媒体普遍对这一极有可能影响清朝政治走向的考察团给予密切关注。本文即本着清末中国政治走向与外论回应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分析外论对考察团"形象"以及中国改革新面貌的宣扬,另一方面分析外论对清末宪政改革的评论,总结外论对清末宪政改革的基本态度、对中国政治走向的判断和期许,从而揭示清末宪政改革初期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五大臣出洋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5.
正民国社会充满诸多肮脏、凶险、黑幕;诡谲的政坛更难言干净,可是至少在教育这块领域,却非但没被黑暗笼罩和遮盖,还不时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印象。举凡后来一直为人们称道的名师迭出、名校屡现的现象,其最初的微光,就肇始于民国。这样的情状,究其原因,往轻里说,和高层主政者对教育的注重和关照不无关系;往重里论,便是政府对教育"放手"带来的气象。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另—方面也必须要有懂  相似文献   
96.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发展对华关系,经济合作是英中关系的一部分作为伙伴,我们将继续诚实并坦率地进行沟通,包括那些我们有分歧的地方,这标志着双方关系的成熟和牢靠.  相似文献   
97.
橘树和枳树     
正晏子是春秋后期齐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有一次,他要去楚国访问。听到这个消息,楚王对大臣们说:"在齐国,晏子可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等他来了以后,我想找个碴儿羞辱他,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吗?"  相似文献   
98.
正"状元"的称呼始于唐朝,从唐朝到清朝的1000多年中,共开科考试745次,有据可查的文状元共录取653人。而其中很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另类状元。饽饽状元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分解放前、"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回顾阐述了整整一百年来(1910~2010)中国大陆与台湾学者研究驻藏大臣及其典章制度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滞后或发展的原因;概述了该研究领域两岸几位主要研究者和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00.
婆娑 《知识窗》2014,(1):41-41
在电视上热播的清官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皇帝上朝、大臣启奏等情节。那么,作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在上朝时和满汉皆有的大臣们交流时,用的是什么语言呢?是汉语,还是满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