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师理应成为普法教育的主力军。我们亟须加强富起来农家子弟的法治宣传教育,唱响法治教育主旋律,念好"早、实、行"普法三字经,让法治观念入耳、入脑、入心,让初中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爱法,并通过小手牵大手,把法带回家,共同撑起一片法的蓝天。  相似文献   
12.
段雨 《江汉学术》2023,(3):23-31
近年来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愈发普遍,逐渐从个人领域的“私事”演化成社会领域的“公事”,对农民家庭和农村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考察农家子弟婚恋困境的具体表现形式,发现受社会交际圈和经济基础的限制,他们无法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走进婚姻,同时由于自身与相亲市场的互相排斥,也很难利用传统的相亲介绍结婚成家。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农家子弟陷入婚恋双重困境的根源在于我国男女性别比例的长期失衡。此外,个体化潮流下的个人中心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功能的重构以及婚姻稳定性降低和风险性升高引发的个体安全感的缺失,改变了农家子弟的婚恋观念与行为,加剧了其婚恋困境的严峻性。有效缓解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为此,需要从社会、家庭及个人三个层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再生产理论将教师视为社会阶层固化的守门人,一定程度上将教师污名化,没有关照到中国社会的独特性。现有一些研究虽有所回应,但多基于学生视角,缺少教师主体声音。本文通过对75名农家子弟的自传社会学分析和23名师生的深度访谈,深入探究了农家子弟学业成功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及其行动逻辑。研究发现教师是农家子弟实现阶层跃迁的“贵人”。基于道德义务、情感联系、理性计算的三重行动逻辑,教师有效激活和补偿了农家子弟的家庭资本,从而帮助他们突破了阶层桎梏。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18,(4):22-28
作为对天资的鉴别,"读书的料"为一群富有天资的农家子弟开启了一扇布满荆棘的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之门。"读书的料"并非天生丽质,不是一个稳固的地位群体,其求学之旅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读书的料"的话语实践深深植根于长期不平衡的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取得高学业成就的"读书的料"体尝种种犹如过山车一般的刺激与苦痛,而被埋没的"读书的料"却用一生背负了制度之重。农家子弟的向上流动之旅暗礁遍布,凸显了他们对强有力的公共支持体系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正"寒门难出贵子。"这些年,重点高校中农村孩子的比例在减少,以北大为例,20年里从30%降到10%。"名校里的农家子弟哪里去了?"就连中央领导也多次在公开场合痛心疾呼。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一些贫困孩子和家长感叹:不管个人怎么勤奋努力,知名学府都似镜花水月。侥幸能进大学或大专,就算筹得起学费,四年后找工作也无"拼爹"优势,兜兜转转还得重复父母的打工路——那又何必上这个无用又无望的大学呢?  相似文献   
16.
<正>先来做道选择题吧!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我的儒学情缘,或许可以追溯到童蒙时代。我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而是普通的农家子弟,模糊记忆中祖父还认识几个字,比父亲有文化,但他什么也没传给我。我的父亲只读过一年半书,因为家境困难辍学了。但父亲写的毛笔字是正宗楷体,比我现在写得还要好。他还能够熟练背诵《三字经》,并传给我未曾谋面的哥哥,我哥哥是在我出生那年病死的。  相似文献   
18.
树木的礼赞     
<正>在我心目中,树木始终像是具有说服力的传道人。当它们成群成长于森林中,或是数棵如家人般聚在一起时,固然也令人肃然起敬,但是我更钦佩那遗世独立的单株。它们就像孤绝之士——不是基于某种心态而遁世的隐者,而是卓然不群的伟人,就像贝多芬或尼采。所有树木的枝梢哓响着世界,根系深入无穷的地底,未曾迷失其中,奋起一切力量,坚持着一个生命目标:按着各自与生俱来的律则去实践、呈现自己独特的体态,成就自我。世界上再也没有其他造物,比一棵美好强壮的大树更神圣,更足以作为典范。当  相似文献   
19.
正大学预科,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办了几年。如今对于这段几乎已被湮灭的历史,人们所知不多。我作为当年的一名预科学生,后来又成为学校的在职教师,也想将自己所知道的大学预科故事写下来,告诉今天的人们。大学里的高中1960年,16岁的我从上海浦东高桥镇的一所普通中学毕业,考入了憧憬已久的上海交通大学预科。当初报考时,交大预科在浦东川沙地区仅招不足10人,竞争者济济,而我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既无家学渊源,也没啥背景,周围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认真地拜读过高级记者、曾任河南日报驻安阳市记者站站长李根林老师的新闻专著,细细品味过他的回忆录,但近日当看到他即将出版的画传《一路走来》的电子稿时,我再次被深深地触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