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81篇
体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省级农科院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探讨提升创新与转化能力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继续深化改革的十大举措,介绍近期重点创新和转化任务.  相似文献   
132.
曾经的这里荒野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这片荒原宝贵的资源之一是土地,是历经千百年之后形成的厚厚的腐殖质,即肥沃的黑土地。为了寻求中国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从1947年至今,有数百万人投入到黑土地的怀抱!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北大荒。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  相似文献   
133.
学习王一航     
《金秋科苑》2009,(12):1-1
要求端正学术风气的呼声近来尤其响亮,目的是推动学术进步促成发展。本着这样一个美好意愿,甘肃省委号召各条战线向该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王一航先生学习,这一号召,好!至少可让全社会知道,学术界大有品学兼优者在,各媒体也对学习王一航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4.
学习王一航     
《今日科苑》2009,(12):1-1
要求端正学术风气的呼声近来尤其响亮,目的是推动学术进步促成发展。本着这样一个美好意愿,甘肃省委号召各条战线向该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王一航先生学习,这一号召,好!至少可让全社会知道,学术界大有品学兼优者在,各媒体也对学习王一航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5.
136.
也许不尽然,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我们不假思索就可以一口气说出对人类进步产生贡献的众多伟人和先辈。或功勋显著、或高深莫测。凡成大业者,总是让人敬佩的。而敬佩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距离。也许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在作祟,第一次面对李杨瑞,他的随和与平实让人感到有些愕然,距离感瞬间消然。对他的了解也渐如他那磨砺的艰程与那份“甜蜜的事业”,不由得化为一种欣然与敬佩。  相似文献   
137.
正"上初中时,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在工厂里用化学方法合成粮食就好了。现在,虽然我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但是,我把高产粮食种子播撒在了农民的土地上,实现了另一种梦想:在土地上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粗糙的大手,亲切的笑容,性格内敛,言语朴实,这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农科院研究员赵治海。因其在谷子杂优利用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杂交谷子之父"。  相似文献   
138.
《内江科技》2014,(1):15-17
<正>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具有悠久的科研历史,一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以科技服务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公益职能,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培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科技创新积淀深厚,成果辉煌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前身为四川省内江甘蔗试验场,始建于1936年,至今已有77年历史,1958年扩建为内江地区综合性的农业科学研究所,2007年撤所建院。  相似文献   
139.
云南农业大学立足地方农科院校办学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切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和激励措施,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地方农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树立了成功的范例,对农科院校构建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0.
他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三十多年,在世界上率先研究提出具有农耕革命性意义的"粉垄"并在我国广西、甘肃等8个省试验12个作物增产10-30%;选育出淮山药桂淮系列品种,以及木薯、马铃薯、红薯等品种并推出创新性的栽培技术;取得科技成果20项,已获奖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中国木薯栽培技术与产业发展》、《广西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等专著7部,在《中国农业科学》等发表论文80多篇;作为项目第二主持人1998年从台湾批量引进甘蔗新品种"新台糖22号"已增益3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