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民国时期大学招生文理分合的历史分为初创期(1912-1926)、调整期(1927-1937)、成熟期(1938-1948)三个时期。初创期文理"分科"、"合科"、"选择性"三种模式鼎立,调整期文理"分科"和"融合"模式各自深化,并行发展。成熟期文理"分科"和"合科"模式彻底融合,实现了"分科"基础上的"合科"。  相似文献   
43.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学校里,这个"久"确实是比较久一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会有一个班的同学跟你一起跨进校门,一起长大,经过三年到六年,直到毕业才各奔前程。国际学校有点不一样。这里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由于很多学生是跟随外派的父母来到中国的,驻扎了一两年可能就要回国或是辗转去别的国家,所以每个新旧学年交替之  相似文献   
44.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集《我在》里有一个小序:“萍与萍之间岂真有聚散,云与云之际,也谈不上分合。所以有别离者,在于人之有情,有眷恋,有其不可理喻的依依。”人生如一张白纸,上面有无数的线条,有的已经相交,有的或许永远只能平行,有的只是擦肩而过。当擦肩而过的时候,你有没有珍视这相遇的缘分?  相似文献   
45.
在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中,统领全书思想的纲领是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的"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即兵以诈立,是指导一切战争最根本的谋略原则;兵以利动,是一切军事斗争最根本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兵以分合为变,是军队的部署、调动、投入战争所采取的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6.
1921-1924年间顺直省议会内部断断续续的省区分合之争,表面上是议会内部直隶省与京兆、热河、察哈尔三特区之间的纷争,实际上是当时军阀之争、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在议会中的反映。分合之争折射出近代直隶地方代议机关所处的复杂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47.
简宁 《神州学人》2013,(8):21-21
有机会一定要抓住,错过了就真的很难再有合适的了。——简宁上学时,身边的中国留学生爱扎堆儿,可我想既然已经来了法国,就要融入到法国的生活中,学好法语,毕业后能留在法国工作。因此和中国学生交流得比较少,不太清楚他们的感情生活状况。那时候大家谈恋爱还是以中国人为首选目标,分分合合,合合分  相似文献   
48.
段佳丽  李用国 《新体育》2022,(18):100-102
我校率先提出“教考分合”的考试模式在高校公共必修课啦啦操课程中的建议并进行实施,通过三年的实践操作与运行,使“以赛代考”的考试模式与“教考分合”考试制度已具雏形,同时证明了“教考分合”考试制度是适合在高校体育公共必修课开展与推广,湖南省其他高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无论“教考合一”、“教考分离”又或者“教考分合”,从字面上看三者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而从教育的根本来看却是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没有“教”,哪来的“考”,而正是因为“考”的出现与更新,才能促进“教”,使其不断更新与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扶持”,不断更新与进步。因此,本研究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9.
《三国演义》开篇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尽管此言带有一些历史循环论的味道,然着眼于中外历史的宏观演进,这句话却道出了历史发展的某种内在规律。近些时间,欧盟国家纷纷出现政府主权债务危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面临诸多考验,学者们多从世界经济、国际政治诸方面分析这场危机的成因,而更宏观地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考察,这场"欧债危机"的深层原因涉及欧洲历史的分分合合以及由这种"分"与"合"所构成的文化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50.
蒙文通曾云:“我国旧籍之讹误紊乱,无过於《老子》。”①此殆以其人其书具哲学之思辨,故清以前之注本几数干家,②今可考者尚有四五百种,③近代以还之研究专着亦数十百种;复以其人其书为道教所用,故行迹悦惚神秘,扑朔迷离,书主由治国而治身,牵涉仙道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