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沉默权起源于英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沉默权的发展道路曲折,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至今已渐趋成熟。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尚未采用沉默权制度。随着诉讼理念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中国引进沉默权制度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沉默权应当引进,但应当有限制地引进,不能简单地拿来。在引进的过程中,必须采取辩证的、科学的态度,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确保其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52.
内蒙古"呼格案"再审宣告蒙冤18年的呼格吉勒图无罪,引发了全国对于刑讯逼供导致的冤假错案的广泛关注。"聂树斌案"也由山东省高院异地复查。面对我国目前在调查取证和审讯过程中存在的刑讯逼供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审视取证过程中存在的刑讯逼供弊端,切实将《禁止酷刑公约》应用到我国的调查取证和案件审讯过程中,预防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刑讯逼供最终是个法律问题,应先检讨和改正现行法律中的不足之处。立足于现行法律,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不同角度分析,探讨了刑讯逼供之所以不断滋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从“黑砖窑”奴工的解救、刑讯逼供的整治,到“华南虎照”的鉴定、“三聚氰胺奶粉”的曝光等等,几乎每一次都是舆论通过网络产生全国性影响,进而形成强有力的主流民意。某种意义上,便捷快速和成本低廉,已使网络成为重要的民意形成管道。  相似文献   
55.
刑讯逼供罪之对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规定刑讯逼供罪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其对象的界定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一般违法当事人也是本罪的对象。在我国现有立法条件下,对刑讯逼供罪的对象研究还是必须坚持罪行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56.
刑讯逼供不论是作为一种具体行为,还是作为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在中国古代都广泛存在。一方面由于刑讯逼供在实现国家治理方面的巨大贡献,一方面又认识到刑讯逼供本身无可避免的负作用,统治者对其采取了法定化且严格限制适用的刑事政策。制度是具体语境的产物,从语境论的分析和研究进路来看,在古代特定情况下这种刑事政策是古人实践智慧的产物,其存在与发展伴随着最大化了的社会效应,因此具有绝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7.
刑讯逼供是封建专制纠问诉讼制度的产物,它严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的屡禁不止,司法工作人员必须端正思想认识,确立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诉讼价值理念,实行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要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和随时获得律师帮助权,必须保障司法经费的充足给付,加大刑讯逼供案件的监督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58.
涉嫌刑讯逼供,一名警察因此改变了命运,然而这名前警察并不承认法院最后的过失伤人罪判决,他开始了不一样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9.
李津申 《考试周刊》2011,(74):39-40
2011年8月26日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审了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这次修正案草案修改的条文较多。其中尤以在遏制刑讯逼供、排除非法证据等与保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等内容上的修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修正案(草案)中这两个热点问题就其发展渊源和对法律实践的影响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0.
文章从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存在的弊端出发,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其合理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羁押的法治化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