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加贝 《档案时空》2003,(11):9-11
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体健康属于他个人,也属于他的国家和人民。因为他们的健康对国家生活乃至国家命运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所以具有特殊的保密性。这里揭示前苏联从开国领袖列宁到解体前的戈尔巴乔夫的健康秘密档案。列宁:逝世前的两年里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列宁,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前苏联的开国领袖。他的健康状况受到苏联国家和人民、世界无产阶级的密切关注。还在侨居国外的时候,列宁就患有高血压病,并逐渐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向莫斯科河南岸区赫尔逊工厂的工人发表完渲说后遭到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的枪击,肺部和…  相似文献   
12.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以空前的规模卷入国际事务的时期,是苏联推行扩张的对外政策发展到高峰的时期。正是在这个苏联称霸世界野心高度膨胀的时期,苏联耗尽了国家全部发展潜力.在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争霸全球的竞赛中,显露出种种不可避免的败北迹象。文章开刨了研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决策背景出发.分析其扩张性对外政策的成因,进而看它对苏联国内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期间"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有着否定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惟意志论以及对苏联所处发展阶段再认识的积极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其重点却是宣扬苏联社会所取得的成绩,掩盖矛盾,粉饰太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理论始终要面对现实,并以人类实践为中介,使理论成为现实本身的构成要素,从而打破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两者之间的二元分立。然而这一具有变革意义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在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却被一种“超越阶段”发展的思维所遮蔽,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旨是论证和宣扬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它企图用人们对理论预设出的“美好现实”的接受和憧憬代替对现实生活中矛盾的认知和解决,这种回避矛盾、美化现实的做法造成了理论和现实的颠倒错位,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所实现的理论和现实的统一就被重新“遮蔽”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是冷战年代对资本主义模式作出社会选择的尝试。这种制度是内部各种矛盾激化、要求改变和重建社会的一些偶然事件、国家停滞和倒退,以及国内外影响等因素造成的结果。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的相互关系不管好与坏,还是比它们的东部邻国与西德的关系更密切些。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09,(9):83-83
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双方在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上分歧很大。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对尼克松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俄罗斯农民在赴邻村的途中迷路,他问一位老樵夫到该村还需多长时间。老樵夫说:“我不知道。”农民失望之余就走了。突然,老樵夫大声嚷道:“顺着这道,再走15分钟就到了。”农民感到不解。  相似文献   
17.
<勃列日涅夫18年>翔实展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全貌,作者使用第一手资料解读并分析了当时苏联整体停滞与特权阶层形成之间的关系,尤其突出了对苏联解体造成的深远影响.该书在关于勃列日涅夫的研究上有开启之功,但恰因如此,也存在仍需学界深入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18.
勃列甘涅夫时期,苏联政府在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的主持下进行了"新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缩减了下达给企业的计划指标,并以利润和奖金激发企业和个体职工的积极性.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改革逐渐失败,除了经济改革本身的原因外,苏联上层政治社会的权力斗争也是导致经济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黄誌 《全国新书目》2008,(12):24-24
"深喉"是上世纪70年代初轰动世界的第一部作为改变美国人性观念的情色电影名字,随后又在尼克松"水门事件"中被广为引用而成为一个不朽的名词。"深喉"一般是指事件背后所发出的更深层次的声音。本书意在从"强权"、"民主"、"人格"这三个关键词侵入,解读领导者运作权力或者驾驭权力的"秘笈"。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20.
1964年10月,苏联的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这完全是克里姆林宫内部一次不流血政变的结果。在当时那个反赫联盟阵营中,勃列日涅夫这个人并不是最关键的人物,充其量就是个配角,他既不如同辈苏斯洛夫那样世故老练,精通马列,也不如较之他年轻的谢列平那么才气横溢,野心勃勃。他生性就是一个胆小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