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森,热爱新闻事业,为之在世界屋脊上艰难前行、坚持不懈20载。年轻的面孔但却花白的头发,写照着他的新闻从业生涯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西藏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对于经常外出采访的记者来说需要的不光是倚马可待的笔力,更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坚韧的毅力。在做记者期间,李森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七个地市进行采制。在做好自己选题的同时,他还要随时把控其它两组的采制进程和质量。历经三个多月的努力,推出40集大型系列报道《西藏辉煌四十年》,一天不落地  相似文献   
22.
23.
正坤 《中学理科》2008,(12):14-16
中国传媒大学:报考门槛很高 中国传媒大学原名为“北京广播学院”,在中国传媒界可谓无人不识。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广电总局,现是教育部直属的“211”重点大学。它以传播为特色,拥有两个国家级的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而传播学则是北京市的重点学科,想要攀上它,两手空空可不行。  相似文献   
24.
不经意的话,成了现实 不谦虚地说,我是有一些艺术天赋的.初中时,我就通过了钢琴九级的考试.我还爱好写作,获得过"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还是中国少年作家协会河南分会的副主席.父亲在广电部门工作,也许是受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传媒人.高二刚开学时,我在电视上看到"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消息,我对一旁的父亲说:"说不定我将来会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名学生."当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后来竟成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25.
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戏曲广播工作座谈会上,北京广播学院文编系教授牛印文曾对广播戏曲有这样一段评语:“它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与广播这个传媒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广播文艺之花。虽然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创制戏曲广播剧的尝试,但是,应该说,直到一九八一年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创制的《桃花》,才算是广播戏曲的第一个成熟果实。从八一年现在的两年多时间,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虽然还不能说是果实累累,但它已是枝叶繁茂令人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26.
胡玉东  徐雷 《求学》2001,(6):10-10
南京邮电学院坐落于虎踞龙蟠、人荟萃的六期古都南京,一向以优良的校风、鲜明的办学特色令人刮目相看,被誉为“通信与信息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27.
今年的北京广播学院,报考研究生的人在我们研究生公寓楼下排出50多米,望着一张张充满焦急渴望的年轻面孔,我不由回想起两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考研经历…… 那时我从西北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已经7年。学的是中文,考的却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广播电视业务这个炙手可热的专业。跨专业、跨学校报考的难度有多大,可能有过考研经历的同学都深有感触。 我的英语是1992年也就是10年前过的四级,61分。之后一直没学。到2001年开始复习时,是个连“日记”怎么拼  相似文献   
28.
随着广播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每年都有大量的广播电视人才走出校门,步入广电媒体的台前或幕后,台前的称作播音员或主持人,幕后的就是编导。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专为电台、电视台培养专业的台前与幕后人才的。前一段媒体报道的央视《天气预报》新主播王蓝一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相似文献   
29.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 宋宜纯 1954年出生。1983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广播学院管理系副主任,工学院副院长,院长助理等职。1999年11月调入中央电视台,现任副总工程师。多年从事电视系统建设及网络运行保障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基础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多次参加大型电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荣获多项大奖,许多项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0.
白岩松.蒙古族,1968年生于内蒙古,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之后就职于《中国广播报》。1993年,白岩松出任“东方之子”栏目首任主持人,1996年任“东方时空”改版后的总主持人。之后,他勇于突破,出任“新闻调查”首任主持人兼出镜记者;创办“时空连线”、“中国周刊”和“新闻会客厅”;2008年,与同事创办“新闻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