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说起中国传媒大学,也许有些人会陌生,但是一提到北京广播学院,那就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北广的前身是1954年3月3日创办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广播事业干部”;  相似文献   
52.
1963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首届毕业生,张振华被分配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开始了37年的对外传播生涯。从记者、编辑到台长、总编辑,他以对事业的赤诚之心,一路前行,一路求索。  相似文献   
53.
《成才之路》2011,(32):7-I0002
李素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先进人物,高考时,她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但遗憾的是因12分之差没能被录取。落榜后的李素丽成了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可她并没有轻视这项工作,而是竭尽全力地当好这个车厢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54.
杨正泉,1940年出生,山东省肥城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正泉作为北京申奥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参与了第29届奥运会的申办活动,尤其在莫斯科那难忘的日日夜夜,令他魂牵梦萦。为此,他写下了数万字的回忆文章,其中的一些细节极其生动。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从中截取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5.
赵吉武  白斌 《中国广播》2006,(6):14-15,37
我国是较早地将数字广播列入国家重点科技产业工程的国家之一。1992年6月国家广电部通过了在我国开展数字广播的可行性报告;1996年5月国家科委通过实施方案;1996年北京广播学院科学研究院组建  相似文献   
56.
《中小学电教》2004,(10):14-14
2004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中科大洋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双方高层表示,15年来,中科大洋作为国内视频行业的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广电视频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生产,在广电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而北京广播学院作为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每年都要向包括大洋公司在内的相关企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所以,这个实验室的建成,将实现大洋先进的技术与广播学院丰富的人才资源相结合,在“双赢”的基础上,为中国广电行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相信双方的合作领域能进一步拓宽并不断深入下去,为社会、为广电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  相似文献   
57.
《招生考试通讯》2010,(7):107-107
中国传媒大学原名北京广播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网络及新媒体等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的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2010年面向全国招收高等教育自考专科,本科学生,同时开展多项艺术类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58.
《中国广播》2012,(9):I0006-I0006
1955年生,广东佛冈人。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广州日报》任文字记者。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采编采专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专题部工作。  相似文献   
59.
背景介绍在电视已进入分众传播的时代,在电视业从本土竞争走向全球竞争的时代;在电视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频道专业化作为当今世界电视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毋庸置疑。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60.
我是1989年10月从北京广播学院调进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的。职务是常务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赵水福同志处理学会的日常工作。1991年11月在第二届理事会议上匀选秘书长.1997年4月第二届理事会届满离任。吴冷西会长把1986年10月至1997年4月这十年.称作学会的“始创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些工作印象较深.这里作一点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