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271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使得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在大大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在学生中形成了"因为喜欢,所以要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根据"卓越计划"要求,结合地方院校发酵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如何改革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顺利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并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直都在探索中。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将视频教学、工厂实践两个环节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视频教学、工厂实践三者有机的结合,将该门课程较为抽象的内容,直观与具体的表现出来,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5.
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是清代在传奇创作上颇有特色的戏曲作家。张坚一生穷困落魄,特殊的人生阅历对其戏曲作品《玉燕堂四种曲》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随着年轻梦幻的破灭,剧作的情感内涵由最初的"情大于理"向"理制约情",最后向"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情爱转变;另一方面剧作又表现出特有的幕僚文人心态。《玉燕堂四种曲》在戏曲体制、情节关目、语言艺术上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6.
刘武艺 《考试周刊》2011,(4):195-197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之一,也是当前较为认同的优质教学模式。受国外生物学课堂使用新的学习评价方式的启示,针对我国中学生物实验课程设置的特点,本文阐述了科学探究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出了分别适合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评价方式的应用策略,为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专业理论课对职校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好专业理论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本人在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教授《焊工工艺学》这门专业理论课的几年实践中,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8.
宋代东宫权力的削减是伴随着宋代皇权发展而来的,东宫官职的阶官化、东宫率府的失职表明宋代皇权专制主义的产生。应从整个宋代制度的核心层面着手,来探寻宋代东宫制度变化的深意。  相似文献   
109.
《研堂见闻杂记》是清初一部颇具史料性质的杂记。它以娄东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社会之百态,包括由娄东抗清到江南抗清、由娄东人物到江南人物、由娄东科弊到江南狱案。在这些种种故事与人物的描写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易代的历史巨变对江南士人的冲击,又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的遗民情结。  相似文献   
110.
在明末清初的士大夫阶层中,侯方域是一位极富个性的独特人物,虽然他37岁便英年早逝,但他的人生却完整地跨越了明清鼎革的悲壮历史。侯方域在其《四忆堂诗集》的创作与编次中,自觉秉承了"以诗存史"的传统,使得其诗作不仅成为后人解读侯方域人生传奇的注解,还成为了解明清之际历史变迁的一个旁证。其诗歌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对大小寇乱的反映,有对时政的评议指斥,以及对末世灾异现象的书写。从其诗歌中,读者不仅可以观览明末清初的诸多政治事件,可以了解士大夫在易代之际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活动,更可以探究明末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