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教育   374篇
科学研究   53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曹瑞芬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9,41(9):1714-1723
跨区域财政转移制度是解决耕地保护区域非均衡的重要工具,其通过管制弱化区域和管制强化区域之间的横向财政转移,使得不同区域均能享受到国土空间优化带来的福利提升,有助于耕地保护的实施。本文初步尝试将新增费缴纳、新增费分配过程有机结合,视为横向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即新增费由建设用地指标多的非农发展区流向耕地保护任务重的农地保护区,并考察这种以新增费为载体的跨区域财政转移制度的耕地保护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2005—2015年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和引入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新增费为载体的省际横向跨区域财政转移制度有助于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达到耕地保护的目的,但是其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进一步探讨新增费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新增费缴纳和新增费分配的耕地保护效应大小可知,相比于新增费分配,新增费缴纳的耕地保护效果更好。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以新增费为载体的省际横向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耕地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02.
103.
8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指标”,纲要规定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目前中国耕地保有量为18.26亿亩。以此计算,到2010年,能够用以“农转非”的耕地平均每年不足270万亩。  相似文献   
10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本从体制,政策与化心理三个层面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为我国从根本上扭转农业耕地势荒现象提供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5.
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也很少。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6.
粮食安全问题已向人们发出警告,保护耕地刻不容缓,耕地保护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永州,还广泛存在于全国各个省市县,因此,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有效的耕地保护体制,将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文章通过分析永州市耕地保护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耕地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摊丁入亩"制度对清朝人口的急剧增长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这是史学界比较普遍的看法.笔者从徽州现存的族谱资料入手,通过对该制度实施前后徽州家庭平均每户生育子女数的统计,得出两者数字接近的结果;并从医学史发现18世纪以前,我国并没有普遍实行行之有效的节育措施.从而认为对"摊丁入亩"促进人口增长的看法要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中国甘肃省中连川小流域为例,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一个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资源模型,即人均剩余耕地资源面积为零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耕地资源利用政策、人口管理政策变化和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以及土地生产力提高等的政策调整,探讨政策变化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110.
安徽沿江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变化不仅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利用50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近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揭示了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在定量分析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对未来耕地数量和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沿江地区土地利用基本特征表现为以农用地为主,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比例大;土地的投入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下降、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②耕地总面积减少与GDP总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对数关系,二者间的弹性系数不断下降,现状已接近上海市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模式已开始向集约型转变;③利用拟合的关系式,估算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将在现状基础上分别减少3.09×104~3.91×104hm2和5.07×104~6.78×104hm2,届时耕地总面积将会保持在149×104hm2和146×104hm2以上。2010年耕地数量可以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保持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8%),至2020年,耕地数量将会略低于粮食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