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77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2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首先将美国电视剧中出现的华人形象变迁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进行了梳理,在分别指出并解析了其存在和变化的内在原因之后,归纳出正确认识美剧中华人形象塑造的方法,指出当前其进行意识形态侵略的动机和实现手段并对此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992.
屈臣氏,一个成立于1828年广州的一个小药房,通过20来年的发展,于1841年业务拓展到香港,到了20世纪初叶,屈臣氏已经在香港、中国内地与菲律宾奠定了雄厚的业务根基,旗下有100多家零售店与药房,百年多的沉淀后于1981年被华人首富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收购。自从成了李首富的囊中物后,通过李氏团队的出神入化的缔造,屈臣氏变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个人护理用品、美容、护肤商业业态的巨擘!  相似文献   
993.
香港自1920年代起陆续建立自己的工业,经历二次大战,大批的内地工业家来到香港.到了1960年代,香港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化政策,为了制衡本地华人厂商组织的影响,催生了香港工业总会.本文讨论了香港政府对华人商会的统治政策,并以1960年代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为个案,分析政府与商会之间的磨合关系.在讨论政府如何驾御华人商会的同时,分析香港厂商所作出的反应,其中将特别指出沪籍和粤籍厂商对政府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994.
995.
早期英国电影中的华人题材主要由白人制造,他们把华人身份塑造为东方"他者",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黄祸";2.舞女;3.和尚;4.功夫子弟。这些形象既迎合了英国人的自我优越感,又支撑了英帝国的文化霸权。后期华人题材主要由华裔制造,他们塑造的华人形象主要有两类:"不能说话的"流散群体和挣扎身份的混杂体,其影片首度关注英国真实的华人流散生活以及他们在中英文化接触区挣扎身份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银幕上的民族形象,但是华人身份的本质改变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96.
国内     
《中国科技奖励》2013,(8):12-12
多项国际数学奖揭晓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7月14日在台北举行,以《孪生素数猜想》论文解开百年数学之谜的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获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张益唐在中国大陆出生,现任美国新汉普郡大学讲师。多年来,数论家一直无法有效证明两个质数间数字到  相似文献   
997.
透明面试     
在美国有份理想的工作不易。如果一旦被选中作为某项颇为重要工作的候选人,就要体会其中的风光和说不出的辛酸苦辣,个中滋味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讲得出来。当然,如果你只是面试一般的非专业人士的工作或一种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工作,也许不会有什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相亲节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个案,从《非诚勿扰》第一期到第一百九十期九百多名男嘉宾中筛选出97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通过对他们的年龄,职业,工作生活的城市,在节目具体环节中的表现所传达的价值观、婚恋观等的信息,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得出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形象的相关结论,探讨这种形象对于中国当今男士女士的价值观、婚恋观的影响,以及由此种形象引发的对电视相亲节目水准、档次的影响,从而对电视相亲节目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出于对人性的终极关怀,赵月枝老师连同她的后来者们仍然执著地在所谓的"中心"中审视"盲点",在所谓的"边缘"中寻找"亮点"……华人学者赵月枝是从中国大陆走出的第一位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学者。2011年8月,其第一部中文专著《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被中国传媒大学纳入"新闻学与传播学名家论丛书系"得以出版。该专著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权力"与"社会"、"自  相似文献   
1000.
香港大学校长遴选在一片争议声中确定了英籍新校长马斐森。港大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总监、教授陈婉莹发表公开信,质疑马斐森的资历及其对香港、中国和亚洲事务的认识,"对于一个完全不懂中国以及香港社会运作、中港历史、不懂华人社会人与事之间微妙关系,简历上看来和人文和社会科学没有涉猎的校长而言,他要怎样维护一所大学的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