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渡边华山(1793~1841年),日本江户后期汉学家、政治家、画家。渡边华山出生于江户田原藩。师从儒学家佐藤一斋,松崎慊堂,有着较深的儒学教养。1832(天保三年),华山兼任海防要职。为更多的了解海外情况,由此开始荷兰语的学习,欲借此了解西方情况。华山虽感叹于实学鼎盛的西方,但其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夷狄观却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兰学者的观点。应该说,渡边华山仍然是以传统的夷狄观来审视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朱洁 《考试周刊》2008,(11):48-49
语篇翻译指的是以语篇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以追求译语语篇与源语语篇在最大限度上的对等为目的的翻译.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应加强语篇意识,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连贯与衔接、语言与语境、取与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巴斯尔·哈蒂姆与伊恩·梅森的三维语篇语境分析模式为框架,结合翻译研究的功能理论,针对语境的语用维度对译例作描述性分析.认为在字幕翻译中,语境语用维度应该包括"虚拟现实"和现实翻译行为两个层面.在字幕翻译中,译者适当地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既是表现微观"虚拟话语"的语用意图,也是服务于译文的宏观功能.辅助译语观众对源语影视作品的理解,是译者选择调整策略的理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抽象的标准如“善译”和“化境”是不可实现的理想,与其取法不可实现的理想,毋宁提出切实具体的要求作为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守原文的内容意旨;2)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3)切合原文的语体语域。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翻译有着紧密的关系,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要让译文与原文既形似又神似.必须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再现原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深刻了解双方文化内涵、精通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本文拟从中西方文化的空缺性角度探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结合勒菲弗尔的赞助系统、诗学以及意识形态的理论,对赵苏苏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个案分析,具体阐释译语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揭示了依然有以历史的观点评价译者及其译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农牧冲突与民族融合的全过程可以概要地划分为六个阶段:炎黄周秦时期的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秦汉时期的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宋元明清时期的民族融合.这六个阶段农牧冲突与民族融合的特点各异,整体上呈现出由比较平衡到打破平衡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明初的和平外交,促成了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进一步稳固了国内统治秩序和发展了对外友好关系.随着郑和下西洋所取得的和平外交的巨大胜利,东方世界逐渐建立起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世界秩序的国际关系体系,这是明代封建统治者所追求的“皇威“与“德化“的最高目的.然而统治者一味沉迷于这种“中国中心观“的满足中,去追求“宣教化于海外“行“厚往薄来“的礼仪,使明代疲于应付,财力匮乏,不仅无益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使明代在繁荣以后的几十年过早地走向衰亡,而且也无助苦心经营的华夷世界秩序的巩固.  相似文献   
19.
论“华夷一家”之民族观应该发扬光大王植彬,魏沧波一“夷夏之辨”和华夷一家”“华”和“夷”这两个概念,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远古时期,中华大地生活着民、胡、夷、蛮四大部落集团,他们就是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的先祖。那时,华夏族还没有...  相似文献   
20.
东周时期,"北方文化圈"中的中山、赵北和北部的方国部族不可和"燕文化"合并,更不能用"燕文化圈"来代替"北方文化圈",燕文化圈与北方文化圈是两个内涵和外延都不同的概念。自西周中期到战国,燕文化已经和中原文化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燕文化应该属于北方文化圈中的一支独立文化。相反,中山国文化与中原文化有趋同的趋势。这个问题长期存在分歧的原因是受到华夷观念的影响,华夷观念和华夷关系具有主观性,这两种观念都不适合作为现代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