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1.
明清时期三百多年的中西交流是中外关系史中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西交流的模式,为鸦片战争后最初十多年的清政府外交政策奠定了可资继承的传统。文章论述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全方位的交流过程并特别指出这种交流取得的效果对中、西双方却大相径庭。西方国家利用这几百年的交流时间,全面了解了中国,为以后的入寇中华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在这三百年的交流中,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酣睡不醒。中国错过了第一次与西方并驾齐驱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2.
清代华夷观念的变化与闭关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闭关政策形成的原因颇为复杂,而清代内涵和特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华夷观念,实乃其思想基础。在此思想基础指导下,闭关政策从雍正朝后期开始酝酿,至18世纪50年代末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93.
本文围绕清雍正年间因"曾静案"开展的思想整合运动,从两方面对中国传统"华夷"之别思想展开论述.一方面分析中国传统"华夷"之别根基性,认为这种族别思想来自于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礼";另一方面分析当传统"华夷"之别思想直接挑战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时,这种传统族别思想具有的矛盾性.笔者认为:清雍正帝通过<大义觉迷录>,彻底驳斥了千百年来形成的"蛮夷猾夏"论,成为清王朝这次思想整合运动中最为积极部分.同时,通过这次思想批判运动,清王朝在思想领域中向世人表明:它是儒家思想的捍卫者和继承者.也正因如此,它是受益者.以历史发展观来看,对"华夷观"的批判,清帝国统治者不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94.
95.
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具有不确定性.诗无这诂,字无定诠.西方人说:"词无定义,义由人生."(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译文里加入了译者的理解和再创造,译语只能在两种语言与文化的融通和对抗中寻求和谐.译语的表达既带有译者的主观情绪,也染上了本民族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96.
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观是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观、国家观,经常会给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带来巨大的思想负担。金代统治者对待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有着独特的演化,表现在实施一系列重大的举措来淡化"华夷之辨"思想,对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7.
《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本源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易经》文化负载词就是其本源概念的载体。要想有效传播《易经》中的本源概念,必须寻求最佳译语样例。在翻译原型论的视角下,发现能否取得最佳译语样例取决于能否找到最佳源语样例,即译语理想原型必须同源语理想原型相应。  相似文献   
98.
同一性即文化共性,差异性即文化个性。具有地域性或世界性的文化共性总是通过民族性的文化个性反映出来的。因此,研究共性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个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翻译中文化背景的重点,这里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过滤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文化过滤的原因及表现方式进行了阐述,肯定了文化过滤是翻译活动中常见的社会现象。同时,结合字幕翻译这一特殊体裁及纽马克对文化的分类,采取描写性的研究方法,分析文化过滤在生态文化、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中的表现。旨在启发译者以译语读者为中心,通过适当的文化过滤,使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对话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00.
把控与主导对外英译中的译语话语权对如今中国树立文明和谐大国形象来说日益重要。结合当前中国对外英译中对外英译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希望这些翻译策略能在把控与主导对外英译话语权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