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2933篇
科学研究   26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9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28-133
目前对"卓越教师"的理解主要从教师素质结构或通过教师发展阶段区别不同层次的教师核心特征两方面展开,这两种解释都具备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素养具有的情境性、过程性和整体性特征,教师素养从"以何行动"和"如何行动"两个角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卓越教师"的本质。教师素养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素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素养可以看作是教师能够坚持教育理想、持续获取知识、主动对话环境、产生创造性行为并更新教师信念的能力品质。可持续发展素养不仅包含了教师"以何行动"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包含了"如何行动"的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4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1):140-143
现实中,大学—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卓越教师机制的运行和效果存在着诸如缺少专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构、师范生实践时间和空间不足、缺少协同培养过程和结果的跟踪与反馈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各方缺少对真正培育卓越教师的理性认识和高效行动。为改进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可采取如下措施:树立互惠共赢、协同联动观念,建立卓有成效的协同培养协调机构,创建协同联动的师资共同体,建立协同培养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和反馈机制,提供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所需的相应的保障支持。  相似文献   
4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是工科类高校教育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本章分析了工程类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应通过改变授课方法、改变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提供有利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构建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44.
“通知”与“卓越计划”背景下实现政校合作机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卓越计划前提是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这当然需要地方政府的参与和配合。一方面是分开,另一方面是合作,政府和高校要建立新的合作机制,高校与各级政府应为合作要素之间的组合,从而提升合作能力、提高合作效率、实现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45.
高校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与挖掘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与挖掘,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我国创新性发展国家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卓越工程班"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卓越计划"背景下培养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与挖掘中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的开展较为详细的论述,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期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的"卓越计划"背景下培养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与挖掘方法提供一些帮助,或起到一定的借鉴效应。  相似文献   
46.
人之卓越就是实现人之为人的内在要求,在现代条件下,它意味着人要超越低层次的需要,走向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超越。人之卓越不是一种品质,而是实现活动。物质主义造成了卓越的扭曲,官僚体系束缚了对卓越的追求,相对主义带来了自我的封闭,民主政体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大众的平庸,这些都是造成人之卓越丧失的现代根源。让学生接受卓越的教育,学过卓越的生活,对他们的卓越表现给予承认,并培养他们苏格拉底式反思的品质是可能的教育出路。  相似文献   
47.
《教书育人》2011,(20):2
座落在龙岗山下、伊通河畔的柳河县实验小学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实验小学。现有60个教学班,12个幼儿班,3000余名学生,500余名幼儿,分走读部、寄宿部、幼儿园三部分。多年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打造特色,创优质名校"为办学目标,深化学校内涵发展,不断用读书涵养师生性情,在创建学习型学校和书香校园工作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48.
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亟需的人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人才培养类型。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等六个方面。校企联合是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基本途径,基于此,构建形成技术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应用导向的理论学习,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真实环境的实践应用,促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技术伦理的文化熏陶,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基于优势潜能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卓越人才的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49.
美国高校荣誉教育转向“包容性卓越”的实质在于突破传统单一性卓越人才观,探索多样化的卓越人才培养途径,在包容多元个性、种族、文化背景基础上为所有“高潜力者”提供充分的优质高等教育。价值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系统结构持续扩充和完善,实践机制渐趋完备和成熟是其发展新动向;高等教育公平诉求的内涵式变化,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性变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性需求是其核心动因。充分审视美国高校荣誉教育发展经验和面临的挑战,我国在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包容性”、拓展人才培养路径和方法的同时,尤其要把握好“卓越性”与“包容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0.
“新师范”具有多重意义蕴含:它是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后师范”,是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专业化师范教育,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型师范教育。内核重构、动能重整、系统重塑是当代中国“新师范”建设不辱使命的行动方向,其理论架构是:强势回归“中华师范精神”,教师教育中枢系统的整流提质,以及教师教育形态的功能升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新师范”建设的关键含义是中国性、师范性、创新性与效能性,与之相应,中国新师范建设的行动路向是:打造“中国版”师范教育改革蓝本,构建“师范本色”的师范教育,建设具备“新”质的师范教育,构筑“高效能”的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