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655篇
科学研究   62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范从华     
《中学历史教学》2013,(11):F0002-F0002
范从华,男,1970年生,江苏如皋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南通市区学科带头人、南通市骨干教师等称号。现任教于江苏省南通中学,是南通市区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南通市历史学科基地专家组专家。  相似文献   
132.
张謇这位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人物,为南通乃至江苏的近代教育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本文就其教育思想作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3.
"苑陵"考源     
"苑陵'一名来自位于今河南新郑境内、距离郑州市区40km之遥的历史久远的古县--苑陵县."苑陵"之名,应是先与皇家禁苑有关,则此地先称"苑",后有了苑侯之墓,墓改称为"陵"之后,此地遂有了"苑陵"的新名称.  相似文献   
134.
南通民居的门楼是南通地域文化的忠实记载者,近代建筑从传统式建筑,到中西结合式,最终发展成西洋式建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传统门楼的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南通文化的“和中内敛”的地域文化特征。二门无论从用材还是构建的配置以及装饰都明显优于大门,充分显示了南通文化的张力。而近代的门楼包括中西融合式和西洋式,充分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达到完美的融合,显示了南通对外来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35.
通职大 《江苏高教》2008,(1):156-156
南通职业大学是1973年创办,1983年5月经省政府、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校园总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现有各类学生16000人。南通职业大学不断探索办学之道、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学校文化,经过30多年的创业发展,南通职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工、文、管理和艺术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纺织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科学、艺术设计、外国语等9个系,成人教育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海门学院、技师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学校拥…  相似文献   
136.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南通玩。中午,爸爸说带我去吃好吃的。我跟着他拐进了百货大楼南边的弄堂,爸爸熟门熟路地带我走进了一家卖正宗四川小吃麻辣烫  相似文献   
137.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船舶驾驶实训基地是江苏省省级实训基地,经过两年的建设实践,现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专家组、上海海事局和江苏海事局专家组的验收,获得了一致好评。专家组认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船舶驾驶实训基地是国内同类院校中一流的实训基地,部分设施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整体水平体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笔者参与了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船舶驾驶实训基地的策划和建设,有些经验,下面就高职院校如何建好实训基地谈谈笔者看法。  相似文献   
138.
(一) 我是从1998年11月底接手开始主持《今日科苑》杂志日常工作的。不过那时它的名字叫《金秋科苑》,远没有今天的《今日科苑》在全国基层老科协的影响力。《金秋科苑》从1995年7月创刊,到我接手的3年多时间里连续换了三任主编。我听说他们都是某一领域很有影响的学者, 都有志于把自己的办刊思想融入到这本刚刚诞生不久的期刊里。然而最终由于办刊思想短路、办刊经费困难陷入经济危机而只能选择退出。我在朋友的怂恿下, 竟然不知天高地厚般地接过这份期刊的接力棒,还信誓旦旦地宣称:用不了两年,我会把这本名不见经传的期刊打造成中国第一本老科技工作者的名牌期刊。  相似文献   
139.
(二) 20世纪的1999年,我配齐了编辑部人员,请了两位从事过多年编辑工作的年轻人,又出马四处约作家写稿,这一通忙乎,杂志好看了。有一位院士我们每期都给他寄样刊,不料发行人员给漏邮了两期,他打电话来希望给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