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75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无论怎样。善与恶在声梭那里,绝非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同一个人的同一个微笑之中。善和恶奇特地交织缠绕在一起。无论怎样,真相要远为复杂。声梭对抗他那个时代的荒谬和不公.他坚强无畏地挑战了很多不可动摇的陈规,擦亮人们的眼睛去探寻真理,他的失败并不仅仅来源于他的个性缺陷。  相似文献   
512.
卢梭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小说代表作《爱弥儿》里面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比如在教育目的及教育内容上展现出的独到的生存教育理念。卢梭是较早提倡个体德智体美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教育大家,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513.
卢梭作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之一,与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之间存在着特殊而复杂的关系。他虽加入了启蒙阵营,但个人与时代的因素却使他成为了这个阵营中的一个不安定份子。正如在哲学上,他用“回归自然”的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指责启蒙理性,在美学上,他提出了“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以此来揭示新古典主义美学的诟病,纠正理性主义美学的偏颇,进而深刻影响了西方近代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14.
熊水芝 《科技创业月刊》2012,(9):136-138,141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先后出现了许多的思想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国的老子和法国的卢梭,他们分别以"无为"和"顺势"的教育观诠释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们的"无为"和"顺势"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有不谋而合之处,文章将就此进行分析,以期给崇尚教育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中国读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515.
卢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道德教育上有诸多见解。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是向善的,人天生充满着自爱、同情性、对幸福的关切。在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卢梭主张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整体的自然人,同时也是"美德共和国"的公民。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卢梭比较看重情感主义润育,注重道德感化和情感激励。不过,卢梭虽然反对理性主义教育路线,但是他也并非完全否认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16.
结果,卢梭指出的蒙田坦白自传的几个特征:自辩、坦率时说谎、用真话骗人,都在卢梭的《忏悔录》中出现了。由此看来,一向被中国学者推崇备至的卢梭式的"忏悔""坦白"要大大地打上问号了?  相似文献   
517.
卢梭的一生,坎坷有如崎岖的山路,每一段沟壑深藏着一个奥秘。每一个奥秘又幻化成.部斑斓的作品,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518.
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519.
5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