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75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道德与文明:谁是权威--卢梭历史观悖论之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在他的历史发展观上,基于价值判断:崇尚反映人自然本性的道德。在历史动力观上,基于事实判断:文明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顺隐蔽的“恶动力说”中凸显了文明。在他的历史辩证法中,他试图通过社会契约实现二者更高层次的统一。  相似文献   
552.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建立在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其主要内容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对儿童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锻炼身体,还蕴含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本文还分析了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缺点与不足,探讨了研究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对当前我国体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53.
卢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道德教育上有诸多见解。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是向善的,人天生充满着自爱、同情性、对幸福的关切。在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卢梭主张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整体的自然人,同时也是"美德共和国"的公民。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卢梭比较看重情感主义润育,注重道德感化和情感激励。不过,卢梭虽然反对理性主义教育路线,但是他也并非完全否认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4.
一位老教师在讲授“启蒙运动——卢梭的主要思想”的公开课时,这样阐述卢梭的历史哲学观点:“卢梭否定私有制,主张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民主共和制。”我不同意其观点。于是课后向其请教,老教师告诉我:“这是某老师公开发表的观点,不会错的。”待细问后才得知:浙江的向勇老师写了一篇《简析卢梭与伏尔泰分裂的原因》(《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555.
卢梭作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之一,与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之间存在着特殊而复杂的关系。他虽加入了启蒙阵营,但个人与时代的因素却使他成为了这个阵营中的一个不安定份子。正如在哲学上,他用“回归自然”的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指责启蒙理性,在美学上,他提出了“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以此来揭示新古典主义美学的诟病,纠正理性主义美学的偏颇,进而深刻影响了西方近代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6.
“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美育命题之一,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形成源于两种资源,即中华传统的审美主义思想和西方现代审美主义,其中,后者主要源自卢梭的美育思想。救亡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命题明显带有实用审美主义的倾向,它吸收了卢梭美育把宗教、美育以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情感,把美育的最终目的落实于社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又带有更多的古典形态,忽视了美育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557.
郭芹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98-100
卢梭对专制社会种种异化现象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的自由和平等观念的论述,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马克思批判吸收了卢梭异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建构了科学的唯物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558.
在关于自我与他人如何合群共存的探讨中,休谟和卢梭提供了两种内在一致且可协同生效的同情方案。作为典型的现代理论家,他们对同情的关注和这种关注对道德情感的共同倚重体现了现代伦理生活对人性与道德的内向探索和对日常生活的肯定。从这些共同的问题意识出发,两种世俗化且平等化的同情观着意强调了现代人能够基于自然的心灵内在构造而发挥道德情感的力量,葆有同情这种自然美德并坚持一种关照人类、超越立场和利益的普遍主义式同情姿态。进一步就具体的同情机制而言,休谟式同情体现为对一切苦乐感受和赞责评价的“同感共鸣”,卢梭式同情体现为对他人痛苦的“设身处地”,前者着眼于悲悯而冷静的旁观,后者着眼于自顾却热情的行动,它们共同导向了正义问题,有待当代阐释者甄别两种同情观的转型意味并由此探索如何借助同情改善社会。  相似文献   
559.
需要的无限扩张及其与主体性的关系是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论题。在社会哲学的早期思想谱系中,卢梭关注的首先是需要的扩张对自在自由的损减和对自在主体的败坏,其批判思路表现出强烈的历史复古主义色彩。黑格尔则不再将需要的扩张本身视为社会赘疣,而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作为满足需要手段的劳动的抽象化和作为需要纯粹象征物的货币造成的异化。青年马克思曾在与黑格尔相近的意义上将异化理论作为批判社会现实的武器,但在其成熟时期的拜物教理论中,马克思以对具有客观性外观的主体间关系的批判取代了早期异化理论中主客二分的模式,从而明确地将需要的扩张指认为资本增殖的欲望。这一上起卢梭经过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线索对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我们剖析和诊治现代“社会病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