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7年7月6日上午,在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暨全面抗战爆发70周年前夕,阳城县委、县政府在该县河北镇隆重举行阳城县抗日县政府部分档案文献捐献仪式,对捐献出珍贵抗日战争史料的河北镇西交村农民吴太钰进行嘉奖,为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8000元。阳城县是革命老区,曾是八路军晋  相似文献   
72.
专题研究“新历史主义意识与当代外国战争题材小说的互释”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深入探讨外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这一生动而有意义的艺术存在形式如何清晰地揭示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较大的象征符号系统如何赋予一个特定历史时刻中的事件以意义,揭示对历史的文学解释和对历史文学的解释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表明文学如何积极地反映历史事件,如何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如何通过对这一复杂的文本化世界的解释参与对政治话语、权力操纵、等级秩序的重新检视。小说《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是一个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用语言构筑了历史的现实动机,既有历史的事实又有虚构的故事,用隐喻性陈述来说明我们生活中的文化意义,真实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武田泰淳的侵华战争小说将历史小说化,用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的文本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是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迫害,而不是“共存共荣”。《荣誉之剑》记录的不是英雄的业绩,而是战争的荒诞不经和人生的混乱不堪,通过叙事者的个人视角,写出了一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历史”。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论是背景还是人物都“纯属虚构”,但小说揭示的历史要比正史所叙述的历史更加真实,对战争的描述具有永恒性,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是荒谬的。《野火》不仅仅反省了战争正义或非正义的性质、分析了人物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而且揭示了在失败的战争中人被迫体味对自身的绝望与无奈,如何面对自身的人性罪恶。作者简介:陈世丹,男,黑龙江七台河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成同社,男,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刁克利,男,河南延津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戴焕,女,黑龙江绥化人,日本东京大学在读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李平,女,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  相似文献   
73.
张新知  关心 《收藏》2012,(3):148-152
八、满洲派遣从军纪念章(盾形)满洲派遣从军纪念章(图8)是日本政府1935年(日本昭和10年)3月23日专门颁发给在1 931年9月至1 935年1 0月参加所有侵华行动的日本军人的,旨在"纪念"在此期间发生的"满洲事变""满洲国建国""日满议定书签订""日支停战协定签订""满洲国  相似文献   
74.
沈飞 《收藏》2011,(10):90-9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华北地区处于危急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达成统一抗战协议。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率——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75.
阎正 《收藏界》2011,(3):142-144
(接上期)林伯渠在他手心写了三个字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石鲁以炙热的激情,组织学生进行了救亡运动。不久,他考入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社会学系,又组织了华西历进学会。  相似文献   
76.
7月7日下午,为隆重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74周年、抗战胜利66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助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建设,重庆市档案局(馆)、重庆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共同举办了《重庆:中国抗  相似文献   
77.
丁晓杰 《历史档案》2008,(4):125-131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从8月末到10月中旬,日军相继侵占了张家口、大同、绥远等地.随后在这些地区分别组织了察南、晋北、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等伪政权.1939年9月1日,日本又将三伪政权合并,成立了"蒙古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8月改称"蒙古自治邦",现在一般称其为"伪蒙疆政权".  相似文献   
78.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抗日宣言,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向全国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称“卢沟桥事变”是我国续绝存亡之最后关头,号召全国“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报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中华民族在抗日的旗帜下焕发出了空前的凝聚力,万众一心,同仇敌仡,共赴国难。  相似文献   
79.
楊天石 《中国文化》2006,2(1):23-38
抗戰時期,蔣介石在公開談話或與日方的秘密談判中,曾以“恢復盧溝橋事變前原狀”作為條件或“抗戰到底”之“底”。部分學者對此的解讀 是,蔣準備放棄、出賣東三省,因此他們對蔣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持嚴厲批判態度。但是,批判者實  相似文献   
80.
王淼 《历史教学问题》2015,(2):83-87,131
卢沟桥事变后,中外基督教会对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中国教会在战争初期呼吁国际干预,阻止日本侵华;并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拥护政府抗战。日本教会则拥护日本军国主义,参加对华侵略战争,极少部分日本基督徒表达了不同意见。英美等国教会从绝对和平主义立场出发,反对普遍意义上的战争和暴力活动,但是很少谴责日本侵华。在华西方传教士则对中国报以同情的理解,并积极进行和平反战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外基督教会的反应呈现出一幅纷乱多岐而又趋向盼望和平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