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01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王爱芳 《考试周刊》2012,(60):120-120
中学教学背景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指中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运用历史思维方式成功地解决历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性的心理特征。 一、高——必须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因与外因、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到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912.
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历史,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反实证主义的和历史主义的诠释。拉布里奥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社会生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历史是一个整体,它以社会的形成过程和改造过程为基础。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了自身,创造了人类历史及人为的环境。拉布里奥拉基本上把握住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也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13.
2014年至今,习近平主席已连续发表九次新年贺词。以往对习近平新年贺词的研究大多学者是基于某一视角,却鲜少有学者探究其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作为总结过去、规划当下、展望未来的新年贺词,其短小精悍的字句中蕴含着浓浓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整体性方法”“人民群众观”“社会实践观”“科学发展观”“人生价值观”,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具体呈现和发展指南。  相似文献   
914.
与唯心主义根据意识考察自然空间相反,直观唯物主义承认自然空间的感性对象性,但局限于单纯的直观或单纯的感觉,因而难以理解人的活动对自然空间的生成意义,在直观唯物主义那里,自然空间是与人无涉且一成不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满意直观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从发生学的角度诠释了自然空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空间不是别的,是社会空间的质料和源头。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其凸显了人的实践活动在空间二重化中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内在关系,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方式等维度阐释了自然空间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15.
曾妮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2,(2):31-48+187-18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论述中得到最广泛关注的命题。历史唯物主义是把握“教劳结合”的重要方法论,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生产劳动”的解读才能超越一般的物质规定性,走向现实的社会规定性;对“教育”的解读才能避免唯心主义的干扰,客观、准确地认识其在“教劳结合”命题中的定位。在此方法论的指导下,“教劳结合”的原初涵义可以表述为:生产劳动需要与教育相结合,因为教育可以赋能劳动者,既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从客观上加速社会关系的变革;教育需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生产劳动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展现其体力和智力的机会。这一原意经过后继者的发展,发生了重心转换。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逐渐由“精神生产能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转换为“物质生产能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教劳结合”概念的后期演变仍然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但其原意中的根本关怀(即“人的全面发展”)有所弱化——“教劳结合”的后继者加大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注。如果只重视宏观层面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忽视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的终极理想。在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开...  相似文献   
916.
科学认知和价值规范是历史唯物主义内在的两个维度。从发展过程完成的结果看,不管是西方式现代化还是苏联式现代化,科学认知和价值规范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路都是不在场的。这也是西方式现代化危机和困境丛生,苏联式现代化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所在。作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遵循科学认知和价值规范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逻辑,经过百年奋斗,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后发国家推动和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9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两行”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联系,在“能-好-两行”的整体结构中深刻把握“两行”论断的基本要义,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对“两行”论断进行学术论证和学理阐释的基本前提。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解释世界与积极改变世界统一性基础之上建构人类新文明的功能论,从作为理论原理的功能和作为方法论的功能两个方面为“两行”功能提供彻底的理论分析,从而在学理层面进一步夯实了“两行”的理论根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论观之,“两行”必将迸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918.
当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生产活动的现象层面,缺乏对空间运动内在机制的探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卢卡奇、葛兰西的美学思想作为借镜,可以发现空间运动实际是由社会生产机制决定的,由此产生的审美性空间经验并不能脱离社会历史的制约,且如何认知空间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实现思想解放的关键,所以文学地理学的地理空间研究本质上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