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1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民企原罪论"可以休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仰融、杨斌、周正毅等民企富豪出事以来,经济学界泛起一股颇为时髦的“民企原罪论”,许多秉承“魏晋遗风”的学者开始大发议论,一时间,关于民企“第一桶金”来源的考证、中国为什么容易制造富  相似文献   
162.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原罪意识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西方悲剧意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追溯西方历史,找到西方人信奉上帝、不断忏悔、不断寻求救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3.
《晨报副刊》与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文学运动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阵地——《晨报副刊》,在“五四”新文化的大潮中扶植和影响了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成长,而且更为现代文学史此后的发展起到了渡船航进、摇旗呐喊的作用,这其中鲁迅更是对《晨报副刊》不仅情有独钟,同时亦倾注了自己的很大心血。文章想着重从鲁迅与《晨报副刊》这一话题来作一番探讨,以期能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4.
卡夫卡的“原罪”观主要是来自于犹太文化传统。犹太教的“原罪”论与基督教的不同,体现了两个宗教信仰体系之间的差异。卡夫卡主要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犹太化的情感心理结构。对于人的本质、人的历史和世界图像的理解,两个宗教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卡夫卡对于自身的犹太文化底蕴的自觉有一个逐渐明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5.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坛的两颗璀璨巨星,钱钟书与张爱玲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诸多鲜活的女性形象。巧合的是,二位大家在其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着力塑造了众多几乎是同一时代(40年代)的个性鲜明的中国知识女性形象,通过文学典型抒写了一曲中国现代知识女性自我解放的悲歌。  相似文献   
166.
原罪》中的作品大多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题材选择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三维构向,并表现出对形成“革”灾难原因的思考,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7.
暴力与死亡似乎是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一成不变的结尾方式.几乎每个主人公都逃脱不了被毁灭的命运.然而,当我们以其宗教信仰为参照物来解读其作品时则不难发现奥康纳通过其作品反复强调的是一条通往救赎的路.带有原罪的肉体在遭受毁灭的同时总能获得灵魂的救赎.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作家,奥康纳以其特有的视角观察、分析人的原罪及其带来的危害,强调人们在暴力打击下获得永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8.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二十世纪出色的南方女作家。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通过一幕外出度假的家庭悲剧揭示了二战后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和信仰危机,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并且以暴力和死亡作为手段,表达了作者寓意深刻的宗教主题——罪恶,赎罪和得救。  相似文献   
169.
“上帝”在太平天国伦理道德思想领域里占有绝对的地位。太平天国伦理道德的理想是“平等”,洪秀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基督教中提出的纯宗教上的平等,扩大到现实政治、经济上的平等,并进而推演出男女的平等和国家的平等。太平天国伦理道德的核心是“正直”,太平天国伦理道德思想,是当时劳动群众进行实现阶级斗争的精神武器,对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给予了猛烈冲击,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史写下了重要篇章。但是,它除了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以外,还含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和封建伦理思想的糟粕,具有两重性,则是它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70.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02-108
吾人多以孟子性善论同基督教"原罪"说为二种截然相反、根本冲突、不可调和之人性论,然而,事实上二者不仅不存在冲突,反而颇具一致性。二者均以人最原初之本性为善,善因本性之外的缘由而未得彰显,表现为不善;通过自身努力以待超自然的天命或者上帝的恩典,期望得以知天命、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当然,至于最终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则要取决于超自然的天命或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