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在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是一朵绚丽的奇葩,而其表现女性对于自由解放的追求也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从“五四”觉醒的女性到当下“真实”的女人,无不在彷徨而执着中寻求着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然而由于历史沉积的原罪意识使得她们始终不能彻底地解放自己.  相似文献   
62.
张琳 《现代语文》2007,(7):80-81
作为一部开科幻题材先河的后期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包含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思索,尤其是其中关于生命创造主题的探讨,至今仍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作品出发,分析作品对文学史中生命创造原型的重新阐释,揭示人类在“造物主”情结下进行生命创造活动引发的悲剧,展现小说不同于一般通俗读物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3.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被视为象征手法运用的典范。小说中珠儿的出生暴露了海斯特与他人(丁梅斯代尔)通奸的事实。作为故事开端的引发者,发展的线索人物以及结局的承受者之一,珠儿既给海斯特带来痛苦与惩罚,也给她带来幸福。对珠儿象征的分析与探讨,可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小说的整体基调。  相似文献   
6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存在众多犯罪问题。犯罪问题的由来不是无源之水:作家自身被赦免的囚徒身份,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当时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为他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另外,基于宗教信仰的原罪观念为作家创作提供了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65.
由于受社会、家庭及个人自身情愫影响,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深受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他绝大多数作品中都表达出一个主题,即原罪与救赎。本文对霍桑的几部代表作进行分析,分析这一主题的影响因素,并阐释其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6.
《西游记》与《魔戒》同属于神话魔幻体裁的小说,两部作品虽创作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围绕着"拯救"的主题展开。两部巨著的形式是魔幻的,但内涵是现实的,真正需要拯救的其实是那个时代。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拯救观。拯救观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部巨著具有不同的拯救目的、方式和结局。  相似文献   
67.
霍桑作为美国清教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以奇诡神秘的方式书写宗教人物。笔者主要探讨了他的黑色小说,并以《年轻的布朗大爷》为例,考察霍桑在加尔文教和超验主义的矛盾中完成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他如何将清教的困境与神秘主义的原罪想象、家族记忆以艺术重构的方式表达在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68.
张建刚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34-36,50
哈代的宗教观是极其复杂矛盾的,一方面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宣扬了博爱、原罪、救赎等基督教义,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极端叛逆的异教徒,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进化向善论等异教思想的影响,猛烈地批判了基督宗教,塑造了一个个异教徒,通过他们的悲剧生活控诉了教会的陈腐和基督教思想对人性的压抑。  相似文献   
69.
在儒家价值观文化传统以及对游戏负面情感认知的背景下,歧视游戏仿佛有着天然的正确性。故作为裹挟游戏元素的电子竞技文化就以身体疾病、心理成瘾、暴力犯罪的表现而被扣上了"原罪"的帽子。但究其本质,电子竞技文化的"原罪"是主流文化面对新兴文化事象而自然生成的规训控制。只有在破除电子竞技文化"原罪论"的基础上建立"非罪论",才能从对峙走向汇融,实现电子竞技文化的真正突围。  相似文献   
70.
<麦克白>全剧贯穿着罪这一基督教教义主题.存在主义神学认为,罪是神人关系的疏离.麦克白为突破个体存在的有限性而弑君获罪,又为弥合自身的疏离状态而在原罪和本罪里挣扎,但人本身所具有的潜能无限性驱使他在不信、欲望和自我提升中不断摧毁神人平衡统一体,走向必然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