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1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姚石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104-110
科技理性的发展冲淡了传统的宗教信仰,而玛丽身边的一些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或摒弃或无视传统宗教信仰.在个人与社会生活处于危机之时,玛丽对新思潮与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此间他创作了<弗兰肯斯坦>,向人们揭示了传统宗教信仰的价值,它对规范和拯救人类灵魂的作用以及在理性所展现的光辉前景面前,人类皈依宗教的不易和认罪的艰难.  相似文献   
72.
学院神学是俄罗斯东焉教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涅斯洛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东正教神学院里著名的神学家,他从人学出发建立了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基督教人学。基督教中的许多观念,如人学,原罪,化身,救赎,十字架,复活等,在这个体系里都获得了独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3.
孙宅巍 《档案与建设》2008,(3):44-45,43
2007年12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发生70周年之际,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办公室和档案局联合编纂的《原罪——侵华日军在南京栖霞暴行录》(以下简称《原罪》)一书正式出版了。它是南京市各区县中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关于本地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书籍,开了分块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细化研究的先河,填补了南京大屠杀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74.
人对罪恶的自觉及其与人性之关联的自觉是人性自觉的重要标志之一。曹禺对罪恶与人性之关联的思考和表现 ,是其戏剧的主要内容。他借鉴了基督教的“原罪”原型从而创造出了自己的戏剧构成  相似文献   
75.
克服人生的有限性、实现永恒的生命存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愿望。在中国古代,它曾经典型地体现在道教的神仙理想及其长生理论与实践中。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阐述了儒道生死观,尤其是道教长生思想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探讨了西方宗教原罪意识的文化内涵,进而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反思了未来科技文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6.
王素玲 《教育导刊》2007,(12):59-60
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作为生物存在降生于世间的人,以文化为媒介.逐步地培养成社会的存在。这其中包含了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方法培养人的问题。从教育目的来说,教育是依据一定价值观而作出取舍选择的有目的的行为。在这个前提下,才引出如何教育的问题。而如何进行教育又取决于对儿童的不同看法。中世纪的教育立足于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生来就是邪恶的,因此对孩子必须加以严格地管教.从而形成了束缚式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7.
    
  相似文献   
78.
看《收获》     
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文革”的反思进入了更个人化的反思阶段。头条陈谦的《特蕾莎的流氓犯》(中篇),从“青春期”的角度切入,思考“文革”对于“青春”、“爱情”与“性”的扼杀。特蕾莎与王旭东都有一个发生在1975年的广西的青春期故事,初恋与性的萌动这些今天看来正常而平凡的事情,在那个年代却往往演变成决定命运的严重“事件”。这经历成了他们一生中各自的隐痛,在“原罪”的躲避与追寻之中,两人在海外相遇。同样是回望1975,同样是广西,同样注目于两性成长,这篇小说自然令我们想起林白去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致一九七五》。  相似文献   
79.
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自然流露出原罪意识,呈现出复杂而丰富的人性,构成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内在合理性。作者对于人性的弱点有着深切的体认,并倾注了同情和理解。从张爱玲与基督精神的内在联系来看,张爱玲是一位充满悲悯情怀的作家。  相似文献   
80.
李华 《大观周刊》2012,(31):30-30
基督教作为西方国家民众信仰的主要宗教经由历史长河的冲刷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存在的模式值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释道的学习,通过对基督教和其他世界性宗教纵向或横向的探讨.本文试图从教理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基督教长盛不衰得以延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