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0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农村贫困的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反贫困演进可分为制度变革、针对性区域扶贫开发、扶贫攻坚、全面综合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开发五个阶段。文章对每个阶段的实施背景、政策特征与成效进行分析,并得到反贫困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反贫困是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美国是典型意义上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但其重自由而轻平等的新自由主义反贫困机制却与西欧迥异。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时代劳工条件的改善、罗斯福新政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启动、到约翰逊伟大社会时代救济福利制度的建立,美国反贫困的主导理念一直是新自由主义,缘起于美国快速工业化时期,拉塞尔·塞奇基金会为代表的新型慈善基金会主导和推动的美国反贫困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新型慈善基金会既是参与美国贫困治理的社会力量,又是以其专业性和中立性介入到美国反贫困政策制定的智库,是美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理念、制定过程和政策绩效评估的供给主体。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塞奇基金会参与并主导的美国反贫困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美国反贫困政策形成过程中的理念、作用和影响,阐释美国新自由主义反贫困模式的现代缘起和当代困境,以考察21世纪美国右翼民粹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丰裕中的贫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刚 《教学与研究》2005,12(12):30-35
本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无论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还是就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的趋势: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当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另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的贫困状况不但没有好转,甚至更加恶化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原本是为了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却成了导致新的贫困产生的原因。这一趋势作用的结果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贫富鸿沟日益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地加剧了。这种丰裕中的贫困是在过去世界贫困的历史上从来都不曾发生过的现象,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反贫减贫、构建和谐社会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毛泽东反贫困理论阐述了贫困产生的根源以及怎么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毛泽东反贫困理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代启示来探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于西部贫困农村的农户受到了生态脆弱、生存自然环境恶劣,人均占有耕地少、剩余劳动力多,受教育年限短、劳动力素质低、能力弱这三重挤压,而我国政府的扶贫战略较多考虑的是容易立竿见影的开发性扶贫而较少考虑到西部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这就造成了一种错位,容易引发扶贫后的"返贫"现象和绝对贫困人口的反弹.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我国在"十一五"规划制定中,必须纠正上述在农村扶贫开发上的错位,而选择一种具有"扶正固本"特征的"教育反贫困"战略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教育对人的素质和发展技能进行全面提升;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保障,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塑造市场主体为中心,以人力资源为根本,以培育市场体系为条件,以社会保障为依托,逐步实现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是农村贫困人口长期以来在教育培训、健康保健和就业转移能力方面,人力资本存量过低,所以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反贫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村反贫困的终极目标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就贫困问题的本质、贫困产生的制度根源、反贫困的实践路径和现实指向等系列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和深刻阐释,从制度层面科学回答了贫困何以产生,又当如何解决贫困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制度反贫困理论,并在其指导下,立足陕甘宁边区实际,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作了重构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发展,优化政治制度、推行精兵简政,创新文化制度、搞好教育文艺,建立社会制度、解决突出问题等制度安排。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及其协同作用下,延安反贫困斗争持续开展,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创造了陕甘宁边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尽管这一时期制度反贫困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战时需要,烙刻着战争年代的印痕,但对于新发展阶段构建一体化、高效率的反贫困制度体系仍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底瑜 《中国软科学》2005,(10):42-50
在新世纪,人类反贫困的客观形势要求“行政主导型”扶贫方式向“市场主导型”扶贫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个体赋权参与发展战略”转变。因此,笔者相信,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必然从对贫困对象个体救济的“救济式扶贫”,经由对区域经济整体开发的“开发式扶贫”,再向赋权贫困对象个体主动参与反贫困的“赋权参与式扶贫”的方向转变,“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战略应该成为新时期反贫困的主流方案。四川省巴中市近年来的推行“巴中新村”建设模式就是“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方式在旧的反贫困战略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宪政体制下,翰逊政府发起了向贫困宣战运动.贫困的结果。贫困人口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表,无法影响政府决策。60年代中,约政府的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复杂的动因影响了美国60年代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