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795篇
科学研究   241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8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只要符合事实,为什么不能发?”这里的“发”,指发表批评报道。你道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上任3天就下达了“新闻监督令”的山西省长治市的一位领导。这话是他对当地媒体诸多批评中的一条。他的其他类似批评也都尖锐直率,但在我看来与这条一样,均不无天真成分。  相似文献   
12.
汤伏祥 《小学生》2004,(5):30-32
丹丹的作发表了。说起发表作,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时练习写作还不算辛苦,就是给报纸杂志投寄稿件后,等待的心情特难受。常常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丹丹不气馁,仍时不时向报刊投寄些作。现在,终于发表了,成功了,她真是太高兴了。  相似文献   
13.
童旭东 《武当》2006,(7):28-29
近年来,陈健侯(孙禄堂先生的镇江弟子)的女婿尤志心连续不断地利用网络和武术刊物发表他的《太极三记》系列文章,大肆重复其20多年前发表的一些不实之词。本来早在孙剑云老师在世时就曾亲自去镇江对这些不实之词给予了批驳。但随着近年来孙剑云老师和孙叔容师姐的相继去世,尤志  相似文献   
14.
奥尔梅克(OLMECA)拉塔第四号物(由6琬圭和16尊玉雕人像组成),是墨西哥玛雅物展(2000年10月~2001年8月在中国西安、广州、北京展出)展品中最珍贵的一组。这一组物是1953~由美国考古队发掘的,1954年发表考古报告,称该物距今3200年~3100年之间。六圭分别高23.7厘米~27.3厘米,宽3厘米~4厘米,厚  相似文献   
15.
声明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23,(3):M0002-M0002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维普网、教育阅读网等网站及其系列数据库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版面费相抵。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16.
葛园园先生于<质疑"可获得性论">1(以下简称葛文)中,就"可获得性论"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读来颇有触动.  相似文献   
17.
在南京,八十高龄的刘明诂老人知名度很高,因为他摄影绘画创作成绩卓著,也因为他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南京乃至全国的诸多媒体常有他的作品发表,常有他的事迹报道;不仅如此,20年来他拍摄了数万张照片的同时还积累了同样多的照片档案资料,这在南京也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8.
姜玉泰 《青年记者》2006,(13):41-41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趋势的凸显,媒体的原有身份被解构和淡化,新的身份要求得到表达和尊重。许多媒体在种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中尝试着寻找平衡点,希望能找到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主导身份来统领各种角色。本期“新闻茶座”将与邵培仁教授探讨《重建和谐统一的“媒介身份”》。他声称自己在新闻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但却由于自己的译著而被新闻操作者熟知。他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很少带着先验的目的,而只被时代裹挟前行,但却有意无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传媒骄子”关注《展江:行走边缘》。地市党报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这是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传媒骄子”对《威海日报》、《威海晚报》总编辑时述国的专访,相信会给读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需要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的增多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除了新.快与可读性.似乎已成为采访实践中首先要考虑的内容。但是,越来越多的记者却比较片面地将其等同于。感官冲击力”。表现在实际事例中,或者比较多的渲染暴力.恶性等不健康的内容.或者以自然主义的手法,铺叙易于引起心理上的诸如同情、憎恶等等反应的情节,。煽情…赚眼泪”等几乎已经成为刻意追求报道效果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新闻报道中,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发表的可能性以及发表后引起的轰动效应,是一种目的明确的功利性的行为。至于被报道对象在新闻中的地位.新闻发表后对被报道者可能产生的不利的影响.一般不在记者的视野范围之内;被报道对象则在采访行为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策划新闻中,被报道对象甚至成为媒体所需要的一件道具.一个符号。双方的这种关系,凸显出媒体的话语霸权,以及在这种权力面前被报道对象主体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默言 《新闻记者》2006,(2):34-34
本刊2005年第8期,发表了罗建华先生的文章《学学“希望新闻学”》。文章发表后,广东一家报业集团总编辑批示“供各采编部门记者编辑参阅”,由此引起一场讨论。有人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在选择新闻报道内容上确实应注意有所控制与回避:也有人提出,“希望新闻”固然不错,但实施起来会不会变成“假大空”的高调宣传?同时,《岭南新闻探索》2005年第5期也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在该刊第6期以《“希望新闻学”值得提倡吗?》为题,刊发了一组讨论文章。在此,我们摘要编发这组讨论文章,一方面希望能够开拓读者视野、启发更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更希望提倡广东新闻界同行重视业务研究、活跃讨论空气的良好作风。[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