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2306篇
科学研究   321篇
各国文化   89篇
体育   332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3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狂人自画像     
哎,听说了吗?来啦……来啦?什么时候,我从没听说!当真?怎不当真,岂是骗人?几日前就来了,今儿才设下场子,这不,就在城墙边上那棵榆树下面……那还等啥,还不快去……快,走走走……你道是何人来了?又来的是何地?所为何事?原来是那名震四海的说书先生痴癫居士,云游到了愚城。愚城,顾名思义,所居者,愚人也。其人盖多头脑简单,只晓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路上有财不拾,夜有虚掩之门不闯;待人更只一味地要实在,假说不说,只依着真性子  相似文献   
62.
其实“囧”是一个古汉字,读jiong,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了。从象形看,像窗口通明,本义是光明,如:“囧囧”就是光明的样子;“囧彻”就是明亮而通彻的意思。  相似文献   
63.
知止     
1919年,弘一法师给好友夏丏尊写了一幅字:"知止"。题款是:"己末八月,书贻丏尊居士。大慈定慧弘一释演音。"彼时,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一年零一个月了。"知止"虽寥寥二字,却蕴含着无限的深意与禅机。禅门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诗经·国风>为例,着重介绍了古人如何解释草类植物词,以及草植词在古诗文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65.
多年的教学实践提醒我,形式多样的诱导法,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诱导呢? 一、以名人的赞誉之辞作为开场白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抓住名人对作品的赞誉之辞为名篇作一点开场白。比如,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笔  相似文献   
66.
67.
《课外阅读》2016,(6):40-42
<正>回文诗也叫"回环诗"、"回纹诗"。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是一种雅趣横生、妙不可言的诗体。唐代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如是释义:"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浙江新昌县南明山的大佛寺里,有一尊高几十丈的大佛,寺院周围环境清静幽雅,景色如画,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天然居"。大佛寺有一回文联:  相似文献   
68.
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等重多考古发现及其对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化物所进行的深入考证可知:二里头文化就是古蜀文化,古羌民族所创立的夏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而且有其同祖关系,这可作为"禹兴于西羌"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69.
字形化研究是通过汉字形体而追溯其在组构过程中所蕴涵的古代化信息,因此,其研究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字形化研究的重点应当在古汉字。古汉字在构形中具有较强的图形性,它是携带化信息的源头,是字形化研究的本体。二、古代献是汉字承载古代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字形化研究必须正确处理与古代献的关系。三、字形化研究与整个民族化的关系。字形化研究不仅要进行独立的个性的研究,还要放在整个民族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0.
丁士虎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1):46-47,66
《诗经》中“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二句诗出现过三次,古今学者对这两句诗的注解、今译多不相同。笔者结合民俗学、语言学和古文献学的知识,对其重新考释,认为它与春耕前举行的一种宗教祈神仪式有关。“田畯”是指在这种仪式中扮演谷神后稷的“尸”的代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