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3篇
教育   1168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全英 《成才之路》2010,(16):48-48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能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也是高中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2.
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出现了小古文。常见的教学流程为先读通,再读懂,后背诵。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跟着老师走,识记偏多,学习呆板机械。近日听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五年级《卖画》(教材出自《古文今译》),有耳目一新之感。一堂课40分钟,贾老师不但引领学生读通了小古文,读懂了意思,还扩写出了一篇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作文,学生学得可谓投入、积极。《卖画》正文共37个字,课前,贾老师将其工整、漂亮地书写在黑板上(未加标点):  相似文献   
103.
"文之不饰者乃饰之极"出于刘熙载的《游艺约言》。饰者,《说文》释为"刷也",有修饰、装饰之意,此处是形容文不修饰就是修饰到了极点,这是一种叙事的真实,此意极合宝林先生所著《刘熙载书学研究》,蕴醇儒学问于大雅文章。 家。胡崇炜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书如其人,质朴中不  相似文献   
104.
近现代以来,论者多以为唐宋"古文"是作为"骈文"对立面出现的。实际上,唐宋古文运动反对的并不是骈俪形式本身,而是文道分离的浮靡文风。韩柳欧苏不仅在理论上对骈俪相当友善,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甚至还是整个骈俪文学史上的关键人物。从概念上看,"古文"与"近体文"相对,它不完全是指散行文,还部分地包含了骈文。从影响与效应的角度看,古文与骈文在唐宋以后也一直是并行发展,直到20世纪初,在现代白话文的强力打击下,才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5.
古文小说即渗透了古文的意趣与笔法的小说。在清末民初,受国粹思潮的影响及骈文小说的刺激,古文小说的发展呈现出十分繁兴的态势。当时的古文小说可分为两类:一类在题材、主题或叙事模式上趋向新变,其中有的作品堪称现代小说的先声;一类则在意趣及写法上秉承了传统,其中产生了复古意味甚浓的古文体传奇和初步呈显自叙传小说特质的作品。由于作品的纪实和载道功能被有意识地强调,清末民初的古文小说在发展中出现了过度向古文靠拢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6.
尤新国 《考试周刊》2014,(65):36-36
<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千多年前韩愈的《师说》为"师"作了一个精彩的注解,将"传道",传授道义,即今之德育培养的内容置于教育工作的首位。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重点是‘育’,就是培养,就是给学生创造种种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教师教书还要育人,知识方面的教学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本来是密切联系的,不要把两者机械地割裂开来;必须用这样的思想来设置课程,编选教材,设计方  相似文献   
107.
东汉谈论活动的兴起标志着士人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是导致汉晋思想持续变化的直接原因和助推器。谈论对思想转变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东汉儒学内部的论经活动注重对"义理"的阐发,导致今文经学衰弱,开启思想变革的先声;二是受汉末时局和对"义理"的深入探讨的影响,谈论的话题由儒学范畴扩大到诸子百家,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儒家对思想界的控制;三是谈论的发展导致博学风尚的流行,使原本属于"流俗"的"闾里小事"重新进入士大夫的视野,并促使其完成了"化俗为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8.
我馆藏<古文品外录>等四种古籍均是少见、珍贵的善本.文章对这四种古籍从版式印刷、版本流传、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9.
康有为与目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国命危砧",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康有为,发扬古典目录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武器,扬变法启民智,构建了"参采中西"的目录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0.
清代学者姚际恒由于勇于疑辨古书,尤其是疑辨儒经,因而不为当时世俗所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甚至把他说成是一个喜欢剽窃别人研究成果的人。本文从辨伪学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他在考辨古籍方面所作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