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3篇
教育   1168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将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其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1)紧扣原文字句.努力做到字、词、句能在译文中得到准确落实,尽可能地不增译、不漏泽;(2)原文中若句子成份有省略的,译文要予以补足,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3)原文中句子或词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字与词,可以用意译的办法;(4)对特殊语气和句式,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和习愦来表达;(5)对古汉语中某些特有的修辞方法,翻译时要对句式进行适当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愦;(6)译文要力求反映原文的语气神韵和语言风格;(7)要防止用现代词语去翻译古代一些特殊名词.  相似文献   
942.
在伪《古文尚书》的辨伪史上,朱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吴棫之后,发表了不少关于伪《古文尚书》的疑辨意见。后来学者在论及朱熹考辨伪《古文尚书》之功时,却往往只看到朱熹大胆的疑古勇气。实际上朱子对伪《古文尚书》的证伪是非常全面具体的,本文撷取朱子《文集》和《语类》中的吉光片羽,将朱子对《古文尚书》及《序》、《传》的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43.
赵春梅 《天中学刊》2001,16(3):102-103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选材上,无一不是人物传记。陈寿、姚崇等这些古人所表现出的或刚直抗上、为民请命,或不慕荣利、洁身自好,或清廉谨慎、严于律己,或刚正不阿、舍生取义等思想品格,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坚定其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心,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思想,很有现实意义。教师在进行古文教学中,应深入发扬古人的闪光点,做到古为今用。古人胸怀博大,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身报国,矢志不渝,“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相似文献   
944.
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怕文言文列在“三怕”之首。但丢弃了文言阅读.就是丢弃了古代文化。丢弃了古代文化,就等于丢弃了另一只眼睛,同时也丢弃了另一条腿。因此,中、高考古文阅读题有增无减,而且花样迭出。如何让古文阅读充满兴趣、焕发生机呢?一篇古文就是一座古墓,打开它.有所发现,才会有所惊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5.
诵读指导     
饶蕾 《云南教育》2001,(20):17-18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的篇目明显增多,每篇文言都要求背诵,或全文或段落,背诵任务的增加要求教师钻研诵读的指导。所谓诵读,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这是古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古人曾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多读能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和诗歌语言的运用。我国古代教学大量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现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古文教学有了一点回归传统的意味。我以为诵读指导应紧密联系课文的讲授,使二者水乳交融,相互促进,任何割裂课文理解的诵…  相似文献   
946.
汉代古文经学者多有文章之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古文经学者广博的知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古文经学不拘一格的治学方式造就了他们自由开放的思维;再次,对经术通脱的态度使得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没有被泯灭,从而能够集经生和文人于一体;最后,因爱好而研习富有文学色彩的古文经无形地陶冶了他们的文学情趣。这些内外因素导致了古文经学学者多有文章之才。  相似文献   
947.
文章认为"虚言其大略"是方苞古文的基本特征。无论叙述、议论,方苞舍弃甚多,追求"意在言外"的含蓄。此特征与传统古文的虚实详略手法有差异,是方苞人生经历和个性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948.
学生质疑 从初中到高中,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学一篇懂一篇,拿起另一篇却仍旧不懂。我该怎么学古文,怎样才能提高我的古文阅读水平?希望编辑老师给我指一条捷径,谢谢你们啦!  相似文献   
949.
赋自问世以来,几经演变,到唐代出现了被称为律赋的试帖赋,稍后又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返璞归真,由骈俪趋于散体,于是出现了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唐代文赋的代表作。此作除思想性强外,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  相似文献   
950.
马说     
东郭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日:“是牛,何以是班班墓也?”其闻者笑之。语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是不语者三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