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21.
2011年南京图书馆报来一部带有句读、标抹的元刻本《四书章句集注》(见图一),参与珍贵古籍评审。因其版式风貌不似元刊而类宋刻,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派人专程前往南图作进一步考察。此书每半叶七行,行十五字,小字  相似文献   
122.
我国古代没有完整的标点符号,须由读书人自己断句,用圈和点标明,称之为"句读(dòu)"。句读从汉朝用到清朝末年,历时两千多年。清末时,有人把国外的标点符号移植过来,并加入了我国原有的圈、点的符号。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草拟了",""。"等10种符号,这是我国标点符号之始,距今仅一百多年。但由于当时的保守思想,这些标点符号并没有得到推行。1904年,  相似文献   
123.
列举了四例《新中国出土墓志》释文中的句读和理解的疏误,希望可以为本书的订补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希望能为古代文化尤其是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4.
杜晓芹 《广东教育》2006,(11):45-46
一、断旬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b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相似文献   
125.
标点符号的祖先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据说祖籍是在欧洲。有人查考,早在十五世纪末,著名的威尼斯印刷和出版商阿尔德·曼奴奇已开始在书中使用逗号了。其实,如果查一查它的宗谱,标点符号的祖先还应推中国古代的句读。所谓句读,就是文章中意思、语气需要停顿的记号,我国古代叫句末停顿为句,句中停顿为读。古人写文章是文不加点的,读书人得自己断句。读书时,在句中语意未尽,必须停顿的地方用、号,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在句末停顿处,点在字的旁  相似文献   
126.
古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句读在古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我们理解古文的基础,不知句读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将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吸取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了。句读方法的运用是有技巧的,这些技巧主要包括:着眼整篇文章,疏通文意;明确古文中的名词和代词,确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巧妙运用虚词,确定句读的位置;灵活运用文言句式,合理使用句读;寻找古文中的修辞,明确句读的用法等。  相似文献   
127.
"讷于言而敏于行"之"讷于言",即君子言无所苟之谓,其义当为"谨慎""慎重",而历来之"迟顿"则是表象的反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当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反映的是孔子德政学说的精神;"赐不受命"之"命",既非天命,又非官命,乃为教命,即师命;"游于艺",指优游于道之外的一切才艺,与为本、为体的道相比,则为末、为用,皆属形而下之"鄙事";"吾与女弗如也",孔子肯定子贡有自知之明,故判之曰"弗如也",又以"吾与女弗如也",慰勉子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