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周敏珠 《辅导员》2013,(24):53-53
<正>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小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教师应该巧妙地将活动融入到普通的朗读中,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一、坚持"朗读营养餐",养成朗读习惯为了让朗读形成习惯,可向学生提供"朗读营养餐",老师可根据以下菜单选择轮流"上菜",也可让学生自主"点菜"。(一)健康素食——句读课文句读课文,即把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删除,让学生在文中自行加注记号朗读。如果把一篇完整的课  相似文献   
82.
【考情分析】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篇目。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常考知识点为给一段话加标点(或用/断句)和翻译语句。熟读、成诵,篇篇会翻译、句句会翻译、字字会翻译固然好,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与其机械  相似文献   
83.
标点三题     
标点符号的祖先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据说祖籍是在欧洲。有人查考,早在十五世纪末,著名的威尼斯印刷和出版商阿尔德.曼奴奇已开始在书中使用逗号了。其实,如果查一查它的宗谱,标点符号的祖  相似文献   
84.
李锂 《考试周刊》2013,(19):11-12
人教版教材和王力《古代汉语》中《报任安书》一文的断句和注释存在很多差异,两本教材都有需要修订的地方。两书编委在下次进行修订时,应该进行适当的沟通。  相似文献   
85.
《白雪遗音》是清朝华广生收集编纂的一部民歌集子。近读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民歌时调集》收录的《白雪遗音》时,发现其中某些《马头调》曲子有疏漏,主要有三方面:句读的错误;把的错误;韵脚的错误。  相似文献   
86.
李敏 《初中生》2006,(1):37-39
文艺复兴时意大利诗人塔索说过一句大胆的话:"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惟有上帝与诗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也许是虚妄,说诗人创造了诗,则无疑是一种现实.诗是对世界的再创造,诗人手中并无刀剑,也没有斧锄,只有想像.要是说诗人曾经创造了什么,那一定是想像这一利器使之达到了创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7.
趣联是中国对联的精品,其修辞方式之丰富,艺术之高超远非一般诗文可比。本文仅以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未收而常用的一些辞格和辞式或手法作了论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在不同的艺术样式中具有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这些形式和手段是很丰富的,目前尚有不少未研究和概括出来。本文只作尝试而已。  相似文献   
88.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教学占了整个教学内容的40%,而且中高考文言板块所占分值较大并仍有提升态势。由此怎样学好古文变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学习古文重在五要。一、要注重背诵,强化语感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学习古文的法宝。古人读书,一向注重诵读。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前人也曾留下熟读  相似文献   
89.
文言文的教学和学习,对于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是难点。但只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巧用虚词,从句读、语气、句式、语意、章法几方面明晰文言虚词的作用,不失为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主要作用有如下三种:①表示停顿;②表示语气;③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文言文最本初的面貌是没有标点的,标点是由后人为方便阅读而点校的。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平时,我们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在于能通过熟读,“因声求气,涵泳诗韵”,培养文言文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