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当代学生》2012,(22):52-53
《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散文随笔。其中长篇散文《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是史铁生独一无二的港湾,是他的世界、他的国度。在那似乎等待了他四百多年、与他宿命相连的地坛,满载着他的思考和他母亲宁静而厚重的爱。那个有着独特气息的古园,似乎还留有他轮椅的印痕;史铁生坚强的生命气息,似乎还弥散在古园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22.
2011年是值得回味的一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隆重纪念;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吸引无数人的眼球.2011年,哪些人和书值得珍藏?哪些人和书影响中国?本文列出的10位人物与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2011年读书的热点所在.史铁生:彰显心灵不妥协的力量2010年岁末,史铁生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新版的《我与地坛》于2011年1月出版,这不是赶制出来的纪念集,而确实是史铁生最后一本新书.“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与地坛》里,史铁生这样说.史铁生的存在,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是一种生活姿态的象征,更是一种测量社会的象征.现在我们纪念史铁生,就是在纪念一种伟大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或许永远无法复制.  相似文献   
123.
史铁生的作品充满哲学气息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当代文坛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其文学创作富于理性而具有哲学思考、精彩而独到。文章通过对史铁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去感悟史铁生文学创作中的生死观,并感受史铁生先生思想的宽度与生命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4.
史铁生曾经多次强调好的作品是诗,渗透着诗性,这既是他评价作品的标准,也是他自己创作作品的出发点。《我与地坛》感动了无数人,其中诗性的贯穿也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史铁生对“诗性”的理解出发,进一步探寻《我与地坛》的“诗性”所在,再一次感悟该作品的魅力,找寻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5.
那一天     
冬日午后的阳光显得惨淡却让人安心.就如爷爷的离去,平静而安详。奶奶的平静亦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静静地坐在爷爷的身旁,脸上是掩盖不住的释然。正如这阳光,让人不想去打扰。自古贫贱天注定,从来生死命相随。这些.我很早就明白的。只是当身边的亲人,抚养我们长大的亲人,在我们成  相似文献   
126.
周国平 《课外阅读》2012,(15):19-22
一2010年12月31日凌晨,何东发来短信:"史铁生于12月31日3时46分离开我们去往天国。"我正在洗漱,郭红看到了短信,在门外惊喊:铁生走了!我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失声恸哭。铁生走了?这个最坚强、最善良的人,这个永远笑对苦难的人,这个轮椅上的哲人,就这样突然走了?不可能,绝不可能一直相信,虽然铁生身患残疾,双肾衰竭,但是,以他强健的禀赋和达观的心性,一定能够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活很  相似文献   
127.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相似文献   
128.
正学生写作文,最怕写偏题。教师教作文,更怕学生写偏题;每次考前辅导,总要千叮咛万嘱咐——宁可平淡不可偏题。审题,遂成为写作检测的第一道门槛。虽然时下各类考试作文命题者反复强调不会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虽然教师不断指导学生如何"审材料、审提示、审要求",但每年高考作文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题。语文教师于是每每面临这样的尴尬:年年苦口婆心教审题,年年都有学生写偏题。审题,难道真的是写作教学的一道坎吗?  相似文献   
129.
恩师老于     
刘向美 《班主任》2014,(6):69-70
正老于是我高三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其实,他那时30岁不到,同学们叫他"老于"是出于对他由衷的敬佩。老于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学识渊博,教学极具魅力。清楚地记得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铃声刚响,他已站在教室门口,用目光环视全班,一脸严肃。教室的喧嚣顿时隐退,几十双眼睛直盯向他。他健步走上讲台,轻轻放下书本,又环视了一下全班,然后开始讲课,讲课的内容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一节课下来,我就被吸引住了:他不苟言笑,却给人一种厚重感;他声音低沉而浑厚,带有一种文学的深厚  相似文献   
130.
正(紧接上期)第四招:身临其境走进古今中外的人物中,设身处地地感知他们的冷暖,进行入情入理的揣摩,在比照之中求得灵魂的感悟与升华。常用手法有排比、反问、设问、想象、联想、对比、心理独白等。表达方式上以抒情、议论为主。片断四:等待春天,在等待中成长,在等待中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