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于培洋 《班主任》2001,(10):42-42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快乐列车"的司机,让孩子们坐上"快乐列车",奔向美好的明天.作为一名"快乐列车"司机,我是这样驾驶这辆列车的:  相似文献   
62.
老校谱新曲     
《中小学管理》2000,(8):73-73
近日,北京房山十渡中学的30多名教师来到北京市十一中学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这种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互助活动在两校之间已坚持了8年。北京市十一中学是一所有50年历史的老校。  相似文献   
63.
名教与自然问题是封建社会士人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它关乎士人的个体自由与群体秩序的关系.就哲学而言,郭象哲学首先加以解决,慧能禅则进一步统一了二者.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士人的心理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身心相离"的生活方式被奉行,"身"限于朝堂之上,"心"则游于山林之间.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中国美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4.
正在翻阅曹聚仁所写的(《我与我的世界》,电视里传来经普椿女士去世的消息,这使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其父亲、名教育家经亨颐的描述。经先生是曹聚仁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校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不过,在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的今天,了解一下他当年所倡导的人格教育,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5.
嵇康,魏晋时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魏晋之交,政治黑暗。当权的司马氏以“名教之治”为名剪灭异己、杀戮名士,文人名士无不心惊。作为当时文人领袖的嵇康,公然反对。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他的诗长于四言,  相似文献   
66.
中国社会诚信缺失并非今日始有,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首先日益内在超越的儒家伦理思想,专注于不仅是伦理学意义,而且是本体论意义的"诚",忽视了作为外在行为准则的"信",其次,名教在统治者操纵下名与实不符,而名与利相符;最后,儒家道德理想主义对道德人格的要求与人的现实层面和社会道德现实构成巨大反差,滋生大量虚伪欺  相似文献   
67.
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有无私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是一名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石。教育是一项艰辛的事业,在市场经挤条件下,教师职业受到的挑战和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缺乏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就会失去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经不起诱惑,耐不住寂寞,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迷失自己。  相似文献   
68.
竹林名士都是当时清谈玄学中的代表,但生活在政治动荡、祸机四伏的魏晋之际,他们活得很累。他们的种种狂放任诞的行为,都是内心痛苦的寄托与表现.在司马氏的政治高压下,一度优游林下、扇誉海内的竹林名士们风流云散.嵇康以一个孤傲的知识分子个体的人格形象,独立于那个时代纷纷随俗沉浮、投机钻营,以猎取功名、作官入仕为人生归宿的文人群体之外,始终保持知识分子青篁劲节般的人生风范。  相似文献   
69.
中国<水浒>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金圣叹研究会会长、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国内著名文史专家、湖北大学文学院著名教授张国光同志,因病于2008年3月19日去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70.
庖丁解牛,“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动作优美和谐,“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是一种多么雍容的气度,多么华贵的风采!每当读到这里,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游刃有余”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回避”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处理课堂随机事件时采取冷静、暂时回避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