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05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章学诚在其论著中多次提到"宋学"一词,与此相关的论述应成为我们解读章学诚思想的重要资料.然而,宋学在长时段的发展流变中,其学术形态和理论内涵都经历了重大变迁,需要对此做出必要的解析和滑理.章学诚在对宋学的褒贬毁誉之间,流露出对"程朱一系"道问学路径的偏倚;同时通过对"六经皆史"这个命题的多重阐发,可以发现章学诚所提倡、所坚守的是兼重义理和知识这种较为健全的儒学发展路向,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原始儒学之道的某种回归.  相似文献   
22.
摘要:游戏是人类文化的本质,一切文化包括体育文化都因游戏而生。立足于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论指导,以“回到历史事实”的文本意义阐释为主,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运动的价值变迁进行历史回溯和分析,在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时间节点与个案呈现中,阐释体育运动在我国被赋予的国族观念和民族身份。论文从文化历史学的角度对赫伊津哈《游戏的人》中的游戏形式和功能特征进行阐释,文化滥觞期的仪式化行为具有游戏的一切基本特征,体育从其起源及其发展进程中的仪式化是其重要的宗教性隐喻表征和再现;自由、娱乐和人性是体育的本体属性表征;从赫伊津哈游戏的理论、特征、体育的文化表征即为游戏的境界出发审视近代以来我国体育价值观念嬗变的过程,立足于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哲学视野认为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本体价值回归、体育本源中游戏、娱乐精神的强调以及规范、长效的竞赛制度的建立和维护的学理认知。  相似文献   
23.
《湖北体育科技》2020,(6):540-545
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头脑风暴等研究方法,审视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设计合乎时代主题的学校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推进路径。结论:学校武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体系化教学内容失衡、授课方式削减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以学校武术增强体质、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实然效能为依据,紧握新时代以武术教育为首的体育事业发展契机,有序开启深度挖掘其增强体质的创新路径;全景呈现其享受乐趣的身心体验;重新唤醒其健全人格的价值功能;着重强化其锤炼意志的体悟精神四位一体科学理路进行应对,才能提升新时期学校武术教育全方位育人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4.
昌灏  孙厚权 《天中学刊》2008,23(1):29-30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有两个逻辑向度,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基础和客观必然性及其规律;二是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这是在确定社会历史的一般物质生产基础之上,寻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因素的视角,它科学地说明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论研究应该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体向度逻辑和客体向度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25.
反思可以看作为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行为的一种高阶能力,通过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反思行为的研究分析对提高网络学习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采用试验研究,通过编码分析学习交互中的反思行为数据,探究学习反思行为的向度分布。结果发现,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反思分布主要是在认知领域的,在行为和情感领域的反思还比较欠缺;在班级和性别上反思的分布均存在某种差异。  相似文献   
26.
27.
在体育产业结构变化、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以及共同体生活化的融合发展中,建设与完善公共体育健康服务体系面临着多种机遇,围绕全民公共健身服务的要求,构建高质量的群众体育健康生活共同体是新时代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的有力保障,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政策的重要推手。以共生理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冬奥会与体育健康生活共同体建设理念、目标、内容以及制度的共信共建模式分析,现实审视奥运会与体育健康生活共同体的建设联系,进而阐述关系—互动的衍变逻辑。研究认为,体育健康生活共同体是以体育健康塑造与水平提升为宗旨,在社会活动实践中发生系列体育健康行为关系的场域空间。冬奥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与体育健康生活共同体“项目、设施、服务、治理”关联共生。体育健康生活共同体的初步建设,通过赋能场馆设施与产业治理,推进了健康消费;通过盘活特色项目与健身服务,筑牢了健康之基。体育健康生活共同体建构逻辑包括:创编实践开放包容的运动项目,生成传统与特色兼容的共生单元;顶层设计绿色生态的场地设施,打造规划与补偿协同的共生环境;精细供给创新共享的健康服务,构筑智慧与普适交互的共生界面;规范证成廉洁...  相似文献   
28.
出版物作为传承引领和创新发展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把正能量传播作为价值选择的根本向度,最终必将有利于实现整体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9.
课程。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不可避免地与社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教育者去开发和设计课程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怎样处理课程开发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纵观课程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总是在适应和改造之间摇摆不定:当社会处于稳定状态时,课程倾向于维护现存社会秩序,表现出适应社会的一面;当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革时期,课程往往被革命者用来作为社会改造的重要手段,表现出改造社会的一面。课程究竟是应该适应社会,还是改造社会?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适应论者因强调社会的稳定而主张课程应忠实于既定的社会秩序,改造论者因强调社会的变革而主张课程应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我们比较倾向于改造论者的主张,于本文提出一个较为激进的观点:课程应当以改造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0.
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变化趋势、基本特点、基本原则等决定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视域必须具备多维性。维度之一是强调意识形态性的主导论向度;维度之二是以主体为重心的主体论向度;维度之三是突出工作方法重要性的方法论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