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秋花次吕女士韵 严复 秋花趁暖开红紫,海棠着雨娇难起。 负将尤物未吟诗,长笑成都浣花里。 绿章乞荫通高旻,剑南先生情最真。  相似文献   
62.
笑话长廊     
《老年教育》2011,(4):37-37,49
吟诗的猪 甲:我养了一头猪很聪明,还会吟诗呢!  相似文献   
63.
古诗词浩如烟海,仅新课标中规定的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就150首,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关古诗词的篇章与之相比,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因此,如果要拓宽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视野,势必得打破传统的诗词教学的模式,走出课堂,让诗词教学与诗词诵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新课标中的"大语文"、"语文的人文性"相接轨。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秀诗篇,借助于学校编写的课外诗文诵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采取多种形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吟诗诵词活动,以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64.
唐伯虎吟诗脱难 明代才子唐伯虎,虽然才思敏捷、满腹经纶,但淡漠功名、不屑与官宦为伍。他为人不拘礼俗,傲然处世,蔑视豪门权贵。因而,常常遭到贪官污吏和卑鄙文人的嫉妒。他们大造唐伯虎的谣言,说他行为不端、伤风败俗,丢尽了读书人的体面。传说他曾有个因被栽赃抹黑,蒙受冤屈而以诗脱难的故事。  相似文献   
65.
古人云:“读书破书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独到的见解,精辟地阐述了“读”的重要性。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也说:“早先的人学写章的办法是熟读古人的章,熟能生巧,这个方法的确也有效。”  相似文献   
66.
吟诗风源于中晚唐的孟郊、贾岛,历唐末五代、两宋,至明季而至于湮没;诗人们穷搜苦求,着意雕琢,形成幽僻孤峭、凄怆寒苦的艺术风格;然较之同时代诗歌创作的主流,其成就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67.
刘红波 《教师》2008,(4):109-110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的作用。其实检测学生一首诗歌学得好不好,只要看学生朗读得好不好便可知晓。  相似文献   
68.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位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的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经.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吟诗引句.二、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中积累古诗文.三、在写作练习中指导诗句名言.从小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文学滋养、让他们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69.
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相似文献   
70.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叙述了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读诗、品诗、作诗的知识,更能得到不少教学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