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沈卫威的学术领域可分为四个板块:东北作家群研究,茅盾研究,胡适研究,吴宓和“学衡派”研究。他的学术研究特色是,将学术成果用传记学形式表述出来。对人物的叙述不局限细节的考辩和事件的铺陈.而是把握其思想实质,融入大量的学术思考。贯穿其研究的主线是对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深沉思考.意在唤起人们一点历史的记忆和回味,从而更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52.
待人真诚、于业执着是吴宓先生的文化人格。深入发掘吴宓文化人格对于现今知识分子的品格建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吴宓作为<学衡>的主将,新人文主义的大力倡导者,一贯秉承"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化理念,他对阿诺德诗歌的译介更是对自我文化理念的生动注解.通过译介,他有意识地归化外来文化,整合传统文化,创造出一种融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为一炉的新型文化.而体现在译诗中的这一新型文化样式,又是吴宓等学衡同人所孜孜以求力图建构的文化理念.通过译介,他传达出一种传承并建构民族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吴宓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受到了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观极为深刻的影响.白璧德所指的“模仿”并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吴宓接受了白璧德的模仿论,认为作家创作、民族文学的发展均离不开模仿;吴宓接受了白璧德对浪漫主义的批评思想,认为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没有反映正常的人性,从而对其采取否定态度;吴宓接受了白璧德关于文类简洁、鲜明的相关观点,严格区分了诗与文的界限.  相似文献   
55.
清华四导师     
"大学必须有大师",这是20世纪20年代飘荡在清华园的理念。那时候的清华出手阔绰,广聘天下名师,一时间,清华群星璀璨,光耀西山。清华工字厅的这个院落,荷花摇曳,藤萝缠绕,住在这儿的大师吴宓,管它叫"藤影荷声之馆"。吴宓自称"奠居",意思是,更合适住在这儿的人还没到来,自己不过是为他们将来在这里住得更好打个  相似文献   
56.
向敏 《编辑之友》2006,(6):77-79
绪言 《大公报》以"四不"方针和"文人论政"而著名,它的"社评"、"通讯"、"星期论文"和"副刊"深受时人的好评,被誉为"四绝".而吴宓主编的《大公报·文学副刊》(以下简称《文副》)作为《大公报》副刊的一种,被研究者认为是《大公报》诸副刊中学院气最浓的一个,"多为文学界大师们的宏论"[1],萧乾先生也曾说《文副》"登过不少精品"[2],创立初始就吸引了一批读者.《文副》存在了6年,共计出版了313期,在短命报刊泛滥一时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谓得享天年者.作为出版史和编辑史的一个案例,其盛衰兴亡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57.
吴宓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宽阔,涉及范围很广,在诸如新人文主义、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学的译介、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研究、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外国诗学与诗歌翻译等多个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对吴宓的学术性文章概况、文学创作概况、出版的专著概况及未刊文章等方面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述评,无论对于吴宓学术还是对于中国的学术发展,都是一项极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8.
十多年来,吴宓研究有日渐升温之势。《吴宓日记》的整理出版,为正确评价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吴宓痛恨五四新思潮提倡者的言论,常常是恶语相加,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式的批判。他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不正确”做法,但并不反对新文化,也不反对引进西学,而是主张新文化建设要探本求源、融会古今中西。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吴宓视作顽固、守旧的反动文人,他的学养足以使他具有了与新派人物对话的可能,可惜的是对话没有成为现实,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59.
吴宓和郁达夫都是20世纪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曾狂热地追求美丽的爱情。比较吴宓与郁达夫的爱情遭际,可以看到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禁锢与扼杀造成了一代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缺陷。如何走出世俗伦理的禁锢迈向自我解放的道路,构建自由的个性和追求幸福的爱情,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与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王宏 《培训与研究》2009,26(9):104-106
与新文化派重实用而轻人文、重现代而轻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同,吴宓提出培养"博雅之士"的"通才"教育的思想,其目的是为建设中国新文化造就既能会通中西,又有专业的新人才。吴宓的教育思想以柏拉图的"一多并在"为哲学基础,秉承传统儒家的教育思想,并以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为新的视野,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学以为己"、"教以成人",故而吴宓非常注重教育在涵养人性、培植道德、救国经世方面的伦理作用,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传达出传统儒家和新人文主义改良人心、提倡道德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