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67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0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161-F000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由唐山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以促进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宗旨。本刊为双月刊,第1、3、4、6期为社会科学版,第2、5期为自然科学版。  相似文献   
1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是唐山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有效支撑。人力资源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因此,把握唐山自主创新人才的现状及其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4):161-F000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由唐山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以促进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宗旨。本刊为双月刊,第1、3、4、6期为社会科学版,第2、5期为自然科学版。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猜不透男孩子的心思,但我还是想认真地说一说我眼中的男孩子。男孩子不拘小节,大大咧咧,头发乱了也不梳,衣服脏了也不换洗。男孩子雨天出门不肯打雨伞,宁愿被淋成一只"落汤鸡"。男孩子坚强如钢,吃了苦头也不会把心里的苦水倒出来让别人尝,而是昂起头来高唱:  相似文献   
15.
杨春  杨扬 《今传媒》2020,29(3):50-51
本文深入研究了唐山抗震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以及在新时代如何发扬唐山抗震精神与"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虽然"红船精神"与唐山抗震精神的产生相隔了半个多世纪,但二者却是密不可分的,"红船精神"是唐山抗震精神产生的基础和资源,唐山抗震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拍唐山大地震?其实这是我和唐山一个莫大的缘分。唐山大地震那年我18岁,家住北京。一天晚上,睡到半夜忽然听到屋里所有东西都在响,我被妈妈推着往外跑。当时从楼梯逃生,一步好几个台阶地往下奔.从没想过自己能跑那么快。  相似文献   
17.
唐山市依据治理理论,探索了以六项综合措施和一个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矛盾综合调控"六加一"模式。实践证明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指出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唐山城市名称由来有始于唐和后唐两种说法。文章在论定唐山得名于后唐的基础上,梳理了唐山作为镇、市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墟记忆的光与色及日常生活写意话语的背后三方面从影视本体论的层面上,分析影片如何探寻并成功地营构了震后幸存者心灵伤痕及日常生活中难以抚慰的心理空间的余震。创作者用饱含生命温度的光线刻划出生存者背影中沉重的灵魂,以生命镜像完成了召唤结构中个体生命疼与痛的人类内在生命体验的哲性思考,以源于生活真实的深厚民族底蕴,诉说出北方古老的土地上绝望而不屈地存在着的生命力量。与同类灾难影片比较分析,该剧显出独特的摄影造型观念,更加注重灾难之于人心灵的强烈震颤与难以愈合的伤痕,层层捕捉震后心理干预的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