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766篇
科学研究   116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65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9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诗首先是一种文化.可以用之喻理,表达作者的理论观点。唐代许多诗篇如刘禹锡、李白、李商隐、张九龄、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的部分诗作,表达了某些理论观点。唐诗用理论思维对传统框格有所突破,但唐诗绝大多数表达怀才不遇、宦海沉浮、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娱乐即兴等等,疏于新思想新理论的建树,这又是传统诗作理论束缚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对李贺《南园十三首》创作背景、诗歌意境、表现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概括全诗表现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疏理全诗透露出的主题信息。作为中国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李贺仕后辞官之后的心态代表着一个时代文人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复杂思想情感,尤其是李贺《南园十三首》所体现出来的心态更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33.
诗学理论中的"性情"说,发展到宋代,受到理学的深刻影响.北宋的中后期开始,理学思想及方法对于诗歌理论和诗学方法的渗透,儒家传统诗教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内涵,因理学的观念和概念的提出而扩充了.其中首先是对"发乎情志"的界定.此时的"情志",已经不是原先单纯的出于自然的诗人个人情感,而是所谓合乎"天理"的"自然",这样,诗人的自然之情便要受到某种制约,而不是像先前那样,是随意的流泻.这里藏伏下来的因素,日后便成为后代诗学方法中,强调"性情"与"法度"统一的先兆.诗学理论与实践中,所谓的"自然"与"法度",或者"性情"与"法度"的统一,在"理"和"道"的层面上,根本无法实施,而只能落实到具体的诗歌技巧如"平仄"的运用中去.理学范畴中的矛盾最后导致诗歌创作实践中摹拟措施的产生.严羽及<沧浪诗话>中的许多观点的形成,都与宋代理学观念与方法有联系,而并非仅仅是"以禅喻诗".甚至可以说,严羽只是对前期深受理学方法影响的唐诗观的一次专业性总结.  相似文献   
34.
沈宋论略     
初唐诗人沈期、宋之问长期被视为宫廷诗人,受到不公正对待。他们的应制唱和诗精丽圆润,颇多可诵之作。除了在诗歌格律形式方面外,他们在诗歌题材与内容的开拓、意境的创造、语言的提炼等方面,都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他们也应当属于诗歌的革新阵营,是盛唐诗歌的开启者。  相似文献   
35.
咏月诗话     
刘天虹 《教育艺术》2007,(12):36-37
古往今来,月是人们喜爱和称颂的事物,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许多诗人把月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咏月诗,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陈风·月出》)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悦之情.《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写得好的咏月诗,如"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写一个久客思家不能成寐的游子,面对皎皎月光,触动了思乡之情.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诗》)的诗句.南朝诗人谢灵运写了不少山水诗,其中《石门岩上宿》、《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诗也是以月为歌咏对象的.  相似文献   
36.
司马迁撰《史记》,既不从盘古开天地写起,又不尊圣人之意从尧、舜写起,而黄帝为首。本认为用意在几个方面:一、本着“实录”原则,不唯经圣、,以信史为据;二、树黄帝为法天则地中华民族之典型;三、借古讽今、以讽刺批判汉武帝好神仙的愚味,四、赞扬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以推崇道家。  相似文献   
37.
汉乐府民歌上承《诗经》《楚辞》,继承了《诗经》"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又吸收了《楚辞》浪漫主义特色,《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方面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指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肯定两者在推动我国诗歌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文选》特立“杂拟类”有三方面的原因:时代风气、《文选》的编辑宗旨和拟作本身的突出成就。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不仅在“杂拟”类中有特殊地位,而且与《文选》诗的分类也有很大关系。《隋志》将《江淹拟古》归入“总集类”乃因其兼具“总集”之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39.
唐诗创造了许多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意象群,大雁意象即其中之一。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它往往包含了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沉淀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因而具有不可更易的内涵。唐诗中的大雁意象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迁谪漂泊的剪影;边患内乱的缩影;递书传情的倩影;理想追求的幻影。  相似文献   
40.
<正> 诗歌语言是语言的特殊形式。尽管诗歌创作往往靠的是“神来之笔”,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但其客观存在却必定表现为具体可感的语言形式,离不开遣词用字,组句成章。新批评派的张力论认为,文学是各种矛盾的统一体,张力普遍存在于文学的各种因素之中,诗歌语言也不例外。唐诗之美,重在形式,其遣词用字是有规律可循的。唐诗中的副词具有特殊的时间或空间暗示作用,诗句中的副词往往隐含一对相互对立的时间或空间,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