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795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权利与的优先性关系问题是社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分歧之一,其中社群主义者迈克尔.桑德尔对约翰.罗尔斯“权利优先于”的批判最为深刻,他对罗尔斯的自我观及其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的辩护进行了透辟的剖析,击中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要害,在某种程度上修正了其理论偏颇。准确把握这一批判,有助于深刻理解双方的分歧及其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992.
叶至先生是叶圣陶的长子.他是1945年正式从事编辑工作的,直到晚年还在为父亲编文集,写传记,编龄长达60年之久.这在出版界当属凤毛麟角.先生还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当过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又是全国政协常委、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民主促进会名誉副主席……但他最看重的头衔还是"编辑".他曾编过一本集子,书名便叫"我是编辑",干脆,明确,坚定,从中流露出来的是职业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993.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战后有名的哲理小说家,她把严肃的道德思考与故事性极强的情节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和图解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在她的小说中,许多重要的角色如""、"恶"、"宗教"等类型的人物频繁出现,因此对她小说中的类型化人物作一分析,对于全面把握其创作意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994.
《新闻实践》2012,(6):4-5
编者按: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道德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传递真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成为主流媒体价值观报道的核心内容美德远扬,近效远仿,除了事迹感  相似文献   
995.
道德与人性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人性与道德具有本质上的相通性,这种本质就是视人之为"人"。在一定意义上,人需要道德来反映和表现人性,而道德的产生和存在又必须以人性为根基。人性之是道德的本能体现,凸显精神之性是道德的人学追求。  相似文献   
996.
权利与的优先性关系问题是社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分歧之一,其中社群主义者迈克尔.桑德尔对约翰.罗尔斯“权利优先于”的批判最为深刻,他对罗尔斯的自我观及其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的辩护进行了透辟的剖析,击中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要害,在某种程度上修正了其理论偏颇。准确把握这一批判,有助于深刻理解双方的分歧及其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997.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告诉我们,沉思的生活最有可能走向幸福.本文从与幸福相关的德性、两方面进行论证,从而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学会独立的沉思--理性的生活,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相似文献   
998.
白居易青年时代就经常谈论"病忧生"的话题,这种关切随着涉世日深、病痛坐实而放大,成为其"闲适"思想不可小觑的原因。所谓病,是诗人表现出来的对身体健康的高度关切,感受病痛并在此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感性个体自发的情绪或者意识。忧生与病同质,常常表现为忧老也即对年华老去的敏感和惊恐,是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迫切实现个体价值的心理体现。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追求真美为目标的伦理型文化,而是其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大学》所谓“止于至”,说明乃儒家最高的道德理想,求的核心价值的形成与儒学的长期浸润密切相关。当然,我们讨论中国文化中的思想,也决不能够忽略道家。道家虽以探索宇宙本原之道为哲学旨趣,但其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人道上,在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本质时,道家同样是求的,这一点在老子思想中有典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00.
在这个多元化异质性的时代,在一些人追求道德至的同时,难免有另一些人对道德产生怀疑、不屑甚至践踏。道德底线说的不断张扬及其与道德至论的论战使得道德教育在至的高标与底线的坠落之间徘徊犹豫,不知何去何从。道德教育要培养道德圣徒还是要培养守法公民?它们各自的局限何在?道德教育又该如何反思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