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50年前,罗纳德·赫里克怎么也没想到他创造的医学历史有朝一日会挽救无数生命。他本来只是想挽救一个人:他的兄弟。他说自己决定将一个肾捐给他生命垂危的双胞胎兄弟理查德时根本就没多想。1954年12月23日那场持续了五个半小时的手术救了理查德的命。在那之后,他又活了8年。手术不仅挽救了理查德,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器官移植的先河。在他之后,又有数以千计的人接受了肾移植,并且从心脏到肝脏的其它器官移植也出现了。理查德的医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自第一例器官移植手术获得成功以来,50年间,在美国进行的器官移植手术已经达到了四十多万…  相似文献   
83.
这是美国亚特兰大第一例同时移植5种器官的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与术后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同样微乎其微,这样的手术需要病人有超强健的魄和超人的意志,而这一切,即发生在一个柔弱的19岁姑娘的身上……  相似文献   
84.
《中国科技信息》2003,(22):28-28
德国科学家日前通过使用去除病毒活性的慢病毒作为载体携带外来基因而后将其植入猪胚胎体内的方法,成功的培育出了体内各组织因表现植入基因特性而发出绿光的幼猪。科学家说,这一成果对于今后有目的的培养出供人体所用的移植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亚历山大·普法伊费尔与埃克哈德·沃尔夫等人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研究组织通讯》(EMBO REPORTS)上发表论文介绍说,他们在猪胚胎尚是单细胞阶段  相似文献   
85.
尔初 《世界发明》1994,17(12):20-21
  相似文献   
86.
范慧敏,心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1年6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先后到德国和日本进修学习。现任同济大学东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移植免疫研究所执行所长,心力衰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东方医院心力衰竭专科主任。入选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等。现为国际心肺移植协会会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生命建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冠心病学术委员,上海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和《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相似文献   
87.
科苑 《金秋科苑》2013,(14):42-44
在2013年过半之时,3D打印技术已毫无疑问成为年度科技热词。尽管二十余年前,3D打印技术这一概念就已被提出,可它似乎在今年突然爆发了。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合著的《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一书中提到,“人猿相揖别,是因为古人能够手工制造工具。今人区别于古人,是因为能够使用机器制造工具。人类进化至今,一个崭新的文明标志就是能够用机器制造机器。从狭义上说,当前被赋予无限想象力的3D打印机就是这种能够制造机器的机器。”  相似文献   
88.
1985年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学研究室的学者Mullis等人建立了一套体外大量快速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bn,PCR),这一技术的发明,给整个分子生物学领域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由于这项工作,Mullis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一项实用性的技术在面世后仅仅8年就荣膺诺贝尔奖项,这在目前的科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项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9.
始建于1910年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走过百年征程,医院在时代的洪流中以医德为本,以创新立身。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是一支极具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2011年,由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晓顺主持完成的"器官簇移植和联合器官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科技大省广东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器官移植科雄厚的科研实力再次得到印证。1972年,梅骅教授主持实施了我  相似文献   
90.
英国研究人员首次用3D打印机打印出胚胎干细胞,千细胞鲜活且保有发展为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这一方法意味着病入膏肓的病人可轻易地获得肝脏、心脏和其他器官,并能解决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