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王奉扬  王宏 《收藏》2010,(12):80-81
近日见一铜鎏金镶嵌剑璏,长9.9厘米,宽2.8厘米。器面饰高浮雕螭龙,有阴线刻云气纹,两端铸有一大一小用于镶嵌的突台。器物通体鎏金(经检测鎏金部分的含金量为94.8%)。原先在龙体上应镶嵌有7颗、在两端镶嵌有两颗玛瑙珠、宝石或青金石等,惜年代久远部分剥落。龙嘴两侧有孔贯通,可供穿系饰物。  相似文献   
32.
孙艺灵 《收藏界》2010,(12):70-70
香炉是一种用以烧香、熏衣、香被或供奉的器物。明清时期的福建德化窑生产有各式各样的香炉。这些香炉规格大小不一,形制多样,大者古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  相似文献   
33.
从民俗学、音乐学的角度,对鄂东南地域出土的阳新刘荣山青铜铙、崇阳白霓铜鼓的原生器型进行考察,探讨其功能和衍变轨迹,求证它与域内民间音乐、矿冶文明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34.
陈倩 《培训与研究》2010,27(1):38-40
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非言语交际的各种交流手段作为非语言的符号在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非言语交际领域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研究比较滞后的一些手段如:沉默(Silence)、器物学(Object language)、审美(Aesthetics)等,探究这些手段的特征和功能以及它们所折射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35.
唐传奇《古镜记》在叙事上具有鲜明的器物叙事的特点。以器物叙事为视角切入《古镜记》文本,可以重新发掘《古镜记》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器物叙事作为一种尚未被学界深入阐释的叙事模式,实际上已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颇具民族特色和研究价值,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36.
申文  勾荣国 《考试周刊》2009,(28):53-54
唐三彩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唐代文物,它是一种低温着釉、陶质精细的器物,表面主要有绿、黄和红褐三种颜色,因而得名“三彩”。  相似文献   
37.
扬州地区的西汉中小型墓葬被发现者众多,形制较为复杂,随葬品种类丰富。文章以考古资料为依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墓葬形制、典型器物及铜镜和钱币进行分析,将扬州西汉中小型汉墓分为三期四段,并概括出扬州地区西汉墓葬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8.
校园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器物层次、制度层次和理念层次,它们逐层递进,相辅相成。没有器物和制度层次,是失去基础的校园文化,而没有价值追求的校园文化是没有方向和目标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9.
苗族传统的典型器物吊脚楼、火塘、芦笙柱,是自然与人文的共生结果,蕴含着这个民族已经存在的价值、信念、规则,是儿童民族文化习得的重要场域。探究民族所特有的器物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营造的儿童民族文化习得场,应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40.
考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产生的历史源流,医学意义上的"移植"比植物学意义上的"移植"更能达到理论解释和历史脉络的契合。在晚清到民国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分别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层次的移植,完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移植西方高等教育的过程。因为文化基因的差异,在移植的不同阶段产生了两种类型的移植排斥反应:受体排斥植体反应和植体排斥受体反应。在"移植—排斥"机制的长期冲突与融合中,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呈现出迂回曲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